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伦伯格传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伦伯格传说是在美国和德国流传的一个都市传说。这个传说指美国第一位众议院议长弗雷德里克·米伦伯格所投下的一票,使德语不能成为美国的官方语言。

传说的基础
传说背后的真实事件,是有一群德国移民要求将一些法律翻译为德语,于是美国众议院在1794年为此投了一次票。美国众议院讨论这项诉求后没有得出决定,于是投票决定是否中止讨论,留待日后继续,结果为42对41,以一票之差被否决。当时并没有表决任何的法案,仅仅投票是否休会待续。这项休会动议投票未能通过,此事也就搁置了。[1]就是这次唱名表决,衍生出“德语只差一票未能成为美国官方语言”的传说。
本身为德国裔的米伦伯格没有参与到这次投票当中。其后他被指说了一句话“德国人愈快成为美国人就愈好”。[2][3]
美国并无法定官方语言:英文出于其国家主流语言地位,成为事实上的使用语言。有些州在不同时间通过了各自的官方语言法案。[1]
历史

这个传说历史悠久,并且导致了在1920年代后期直至1950年代初期出版了一些分析和文章,解释这个故事为何是虚构的。[4][5][6][7]这个故事最晚在1940年代后期已被称为“米伦伯格传说”。[8]尽管如此,传说仍然流传。[9][10][11]
大多数的记述都将传说的起源归到弗朗茨·冯勒赫。他是曾到美国访问的德国人,1847年出版著作Geschichte und Zustände der Deutschen in Amerika(德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和状况)。[12]他似乎把这个关键投票的故事只设定在宾夕凡尼亚州,决定德语是否为该州的官方语言,而非美国全国。(当时美国国会座落在该州的费城,费城同时也是该州的首府。令事件更加混淆的是,米伦伯格在出任美国众议院议长前,也曾经出任宾夕凡尼亚州众议院的议长。)根据他的说法,投票结果打平,于是米伦伯格给英语投下决定性的一票。[13]
Remove ads
类似的传言
在中国也流传着类似的传言。网络流传西南官话、吴语、粤语以“一票之差”败给北京话,差点当选为现代标准汉语。然而,北京话自清末以来在北京一直就是官方话,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从未以投票形式决定官方话。[14]投票传言的来源之一是1913年(民国2年)2月15日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举行的读音统一大会,会上以一省一票的机制对6500个字的“国音”进行投票审定,但并无将任何方言票选为国语的议程[15];另一来源则是1955年由中国科学院举行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惟会上代表一致赞成将北京音定为官方音,亦没有投票。
参见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