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红磡街坊会小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红磡街坊会小学(英语:Hung Hom Kaifong Association Primary School)是香港九龙红磡的一所已停办男女小学。创办于1904年,为红磡三约公所(红磡三约街坊福利会前身)当届总理筹建之政府津贴小学,最初取名红磡街坊公立义学

事实速览 红磡街坊会小学 Hung Hom Kaifong Association Primary School, 地址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4年10月16日,正在上课的小学校舍被美军误炸[1],几乎全体教师及学生死亡,连同附近民居共300死300伤[2]。其后街坊会主席、各委员及热心人士集腋成裘,于1946年重办学校,并于1949年易名为红磡街坊公立学校,借用青州街九龙船坞纪念学校校舍在下午上课,至1964年9月迁回红磡差馆里校址。

2007年,因招生不足被迫停办。[3][4]校址现为爱培学校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历任校监
  • 胡盛孙 先生[5]
历任校长
  • 陈玉文 先生
  • 马景崇 先生[5]

宗旨

宗旨是为承担教育使命,培育学生均衡发展。

历史

红磡街坊会小学创办于1904年,为红磡三约公所(三约街坊会前身)当届总理筹建之政府津贴小学。最初取名红磡街坊公立义学,以义学形式成立。

香港日占时期期间的1944年10月16日,义学遭盟军轰炸黄埔船坞的炸弹误中,有数百师生罹难。有些学生去了旁边的红磡观音庙躲避,抵达之时,庙已倾斜,没有爆炸,但炸弹的冲力却把庙震倒了,很多学生被砸死。

在有心的校董及街坊居民努力之下,学校在数年后重建。街坊会主席、各委员及热心人士集资于1946年重办学校,1949年易名为红磡街坊公立学校,借用青州街九龙船坞纪念学校校舍在下午上课。1964年9月迁回现今校址,继续它的办学理念。

1983年重组校董会,于当年9月改名为红磡街坊会小学。1993年9月,转型为区内首间政府资助全日制小学。

立法会议员司徒华于1952至1961年曾在该校担任教师及教务主任,是司徒华当年在葛量洪师范学院毕业后,第一间任教的学校。

在2004年,因收生数目未及教育统筹局规定的开班人数23人,停办小一。2004年3月28日,约四千名来自小一收生不足小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包括红磡街坊会小学,用脚抗拒教育统筹局的“杀校令”。

2007年8月30日,红磡街坊会小学结束办学,完成它的教学使命。

事件

2011年,有几名少年,僭入废置多年的校舍“探险”,期间有人疑受惊尖叫,惊动附近大厦保安员报警,警员到场将他们截获,事件列作“投诉滋扰”处理。[6]

著名校友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