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终极统一
是對於臺海兩岸關係的一種論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终极统一(英语:eventual unification)是对于海峡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一种论述,意指现今统治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与统治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一个中国,两个政治实体”,现状虽因中国分裂分治,成为阶段性两个中国,但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若满足特定条件下,将会重新统一为一个中国。其衍生自中华民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在李登辉政府前期通过的《国家统一纲领》中,终极统一取代先前蒋经国政府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政策,成为中华民国政府关于两岸政策的论述之一。
终极统一论的立场最终目标仍然是台湾与中国大陆间的政治统一,不支持永久保持台海现状,但对于何时开始统一与如何进行的问题则态度回避,近于支持不对台海现状设置结束时间。终极统一论者,反对一边一国等推动台湾独立主张,但也反对在现状下直接进行政治谈判与统一;他们设定了条件,希望在中国大陆社会自由化、民主化之后再行统一,在中国大陆方面未完成民主转型前,反对设定时程表,来达成中国统一的急统主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对中国统一表示支持,但拒绝承诺将会进行民主化,并且认为设定统一条件,不预设时间表,不承诺立即统一的终极统一,为柔性台独或独台,仍属于台独的形式之一。
终极统一的相对概念为“终极独立”,为传统台独的论述之一,即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并满足特定条件下,现在依存于台湾运作的中华民国体制,将会被新的台湾共和国家取代,实现真正的台湾独立。
Remove ads
概论
在国共内战后,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政府退居台湾,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皆认为自身才能代表正统的中国,否认对方存在的合法性。
1971年,美国兰德公司发布《重订对华政策》(Remaking China Policy),主张“一个中国,但不是现在”(One China but not now)。在这个政策下,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在现况下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但在未来可能会与中国统一。
在台湾,终极统一的支持者,常以《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作为台湾应该追求终极统一的依据。李登辉总统任内的1991年通过《国家统一纲领》,以中国统一为目标,但是认为这个目标将分三个阶段,不设限时间,但认为在最终,双方将会重新统一。李登辉在其著作《台湾的主张》中,曾说:
中国要统一,但必须统一在既照顾全体中国人利益,又合乎世界潮流的民主、自由、均富的制度之下,而不应统一在经过实践证明失败的共产制度或所谓的“一国两制”之下。[1]
与蒋中正时代的反攻大陆,或蒋经国时代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政策相较,终极统一更不强调由台湾方面主动进行中国统一。这个纲领的立场,在之后被解释为终极统一[2]。
李登辉在1999年7月提出,两岸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这个被称为两国论的观点中,没有支持或反对终极统一。民主进步党根据两国论的想法,进一步提出《台湾前途决议文》,主张台湾独立,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自决。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的陈水扁执政期间,中华民国政府不再追求终极统一,废除国统会与《国家统一纲领》[3],但做出四不一没有保证。在国民党于2008年重新执政之后,对于终极统一的看法转向低调,改为强调一中各表、九二共识、宪法一中及不统、不独、不武等。2015年,洪秀柱有意参选2016年总统大选,在洪秀柱提出中华民国宪法是终极统一等论点后[4],因为被认为她的两岸观点可能危及选情,出现换柱争议,国民党最终将总统候选人改为朱立伦[5]。
Remove ads
历史
李登辉任中华民国总统时,曾多次宣誓要追求中国统一。如1989年4月13日,李登辉接待法国访客时,说:“中国只有一个,将来必定统一。”但是接下来又补充,因为两岸政治体制不同,在短期内无法统一,希望在大陆实现自由、民主、均富的社会之后,才进行统一。执政后期,则出现“两国论”。[6]。
2004年10月25日,美国国务卿克林·鲍威尔至中国访问,接受CNN及凤凰卫视等访问,访谈中提到台湾不享有国家主权,不是主权独立国家,并希望两岸在蹉商后,以和平方式达成终极统一。随后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是口误。国台办认为这符合于美国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7]。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宣誓追求中国统一的决心。同年,担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访问时,提出追求终极统一是国民党的目标。当时立法院长王金平认为,这是马英九个人的意见,不代表国民党整体立场。回应马英九谈话[8],陈水扁政府提出废除国统纲领及国统会的行动[9][10]。2006年1月,马英九与日本媒体餐叙,针对终极统一论作出解释,认为这符合一中宪法与国统纲领,仍然以保持现状为主;随后在2月访问美国及欧洲,避谈终极统一及停止内战的话题,再度将追求终极统一定位为维持现状,保持陈水扁的四不一没有,以消除美国与欧洲方面对终极统一论的疑虑[11][12]。将终极统一等同于保持现状,而不是积极追求统一,成为国民党的正式立场[13]。
2007年,企业家曹兴诚登报,主张在台湾通过《两岸和平共处法》,推动统一公投。被总统陈水扁及民进党立院党团批评,其立场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及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马英九相同,是为了走向一个中国的终极统一[14][15]。
Remove ads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长期支持两岸终极统一[16]。2008年接受中央社访问,认为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主张,改善了两岸关系,但未坚持中国国民党原本的终极统一立场[17]。
在2012年总统大选中,2011年,马英九提出黄金十年计画,其中纳入与中国大陆进行和平协议,民进党与台联批评和平协议以一个中国为前提,目标在于走向终极统一[18][19]。11月25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接受BBC专访,提出台湾应根据中华民国宪法,追求终极统一,批评马英九未恢复国统纲领[20]。在同一天,他接受壹电视专访时,则否认自己立场为终极统一[21]。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首次将九二共识纳入报告之中。辛旗认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可使两岸和平发展,和平发展的最终目标为和平统一[22][23]。2013年,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中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提出国民党推动一个中国架构,被认为呼应了一个中国框架[24][25]。
2014年,马英九政府推动高中课纲微调案,被学者张炎宪等人批评,其目的在于推动终极统一[26]。参与反课纲微调运动的学生团体与台联,也以相同理由,要求撤销微调课纲[27]。同年5月,施明德与苏起等人,提出“新一中原则”,又称大一中架构。被台联批评是马英九终极统一论的重新包装[28][29]。
同年9月,马英九与外籍记者茶叙,提及要参考两德经验来制定两岸政策。德国《明镜周刊》根据这段谈话,报导马英九将以两德统一模式,来推动终极统一。中华民国总统府随后发表声明,认为报导不正确。马英九强调,不会采取“一德两国”模式,而是根据宪法采取一中各表,并没有提到支持或反对终极统一[30]。在接受中国《厦门海峡导报》采访时,王晓波称自己为马英九长年好友,表示马英九的方向是终极统一,以及两岸和平协议,但受限到台湾民意不支持,不敢说出口,因此造成大家不了解。此报导经香港文汇报转载,传回台湾。但王晓波的说法,并没有得到总统府的证实,总统府发言人罗智强表示,马英九支持不统、不独、不武[31][32]。在一场由中国文化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桂宏诚说,国民党支持两岸在未来走向统一,而不统、不独、不武的主张,则是现在不会进行统一[33]。
2015年4月,马英九在陆委会提出新三不政策,也就是保证不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34][35]。5月,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朱习会。美联社报导,朱立伦在这场会谈中,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被认为表态支持中国终极统一。国民党发言人杨伟中向美联社抗议后,美联社更正了内容,改为“朱立伦支持九二共识,但是这被北京政府解读为支持终极统一”[36][37][38]。其他的国外媒体,如英国《卫报》,也有类似报导,认为朱立伦代表国民党,向中共承诺支持中国统一[39]。朱立伦认为这是断章取义的恶意扭曲,但没有清楚说明他是否支持或反对终极统一[40]。国民党立院党团干事长吴育昇召开记者会,举出蔡英文在2000年曾主张“未来的一个中国”,认为朱立伦的主张坚守九二共识,蔡英文在2000年的主张是终极统一[41]。
10月,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洪秀柱,认为《中华民国宪法》是终极统一[42][43],虽然洪澄清说的是“由中华民国统一两岸”[44],但其发言依然被认为是倾共,造成了轩然大波[45][46]。许多国民党立法委员建议国民党中央,即刻撤换洪秀柱,避免其投降主义发言拖累立委选情。国民党也批评洪秀柱的发言,最终透过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废止其提名,改为提名朱立伦,被称为换柱行动。
陈长文投书媒体,认为终极统一有强迫人民统一的意思在,难以使人接受,国民党应该改变修辞,应主张追求两岸的合意统一[47]。
Remove ads
2016年,在洪秀柱主席任内,国民党召开第19次全代会,于9月5日通过和平政纲,主张深化九二共识,两岸以和平协议结束敌对状况。研究员王建民认为,认同“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中”是国民党的主要核心理念,不再提“一中各表”则是主要进步。庞建国接受导报记者采访,认同和平政纲的通过,主张按照《中华民国宪法》规定追求两岸终极统一,对国民党及台湾非常重要[48]。
国民党主席吴敦义于2018年5月22日出席党中央宗教事务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到,《宪法增修条文》“最终目的是国家统一为原则”,现阶段则可以全面改选“自由地区”(台澎金马)立法委员。[49]。吴敦义解释,宪法增修条文里头,“在国家统一前”,台澎金马称为“自由地区”,其它称为“大陆地区”,“当时全面改选立法委员,只能在自由地区改选,不能在北京、在天津改选”﹔“当时增修宪法条文里订下,国家最终的目的是要以统一为原则,但是在现阶段,自由地区还是全面改选。”他强调,想到《宪法增修条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就知道,两岸的基本关系是希望能维持和平稳定发展的状态。 2019年1月7日,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宣布争取代表国民党参选中华民国总统;他说,两岸是兄弟一家亲,应坚守中华民国宪法,结束两岸目前的敌对状态,他将毫不犹豫的跟北京对话,讨论两岸和平统一前的政治定位[50][51]。
Remove ads
民调支持度
2011年,《远见》杂志发表民调,67.1%民众认为在两岸社会现状差不多时,没有必要统一。与2010年12月所做调查,没有太大差异。在台湾与中国大陆是否最终要统一的题目中,赞成的有15.7%,与2010年12月调查减少了1.7%;不赞成的有69.6%,增加0.2%[52]。
根据政大选举研究中心从1992年开始的定期调查。以长期趋势来说,李登辉执政时期,支持中国统一的台湾民众在20%上下,民进党执政之后,降到15%,马英九执政之后,保持在10%上下。2015年1月发布的民调结果,有9.2%的台湾民众支持偏向统一、尽快统一[53];7月民调结果,支持偏向统一、尽快统一的比率萎缩至9.1%,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仅剩3.3%,是自1992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低点[54]。
根据台湾民调指标公司在2015年10月15日发布的定期民调,对两岸关系现况及未来看法的可复选题目,只有10.5%的台湾民众支持终极统一[55]。联合报于2016年8月31日至9月9日民调显示,对于台湾前途的主张,7%主张急统,10%主张缓统,47%希望永远维持现状,另外百分之四无意见。政大选研中心特聘研究员暨政治系合聘教授陈陆辉表示,偏向统一(急统和缓统)达17%。[56]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