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维琴尼亚·萨提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維琴尼亞·薩提爾
Remove ads

维琴尼亚·萨提尔(英语:Virginia Satir,1916年6月26日—1988年9月10日,另译维珍尼亚·沙维雅)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家庭辅导工作者,她原先是一名教师、社会工作者,后开创并发展了属于自己的萨提尔模式(The Satir Model),并运用于家族治疗中。她相信,不论外在条件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无法做出改变的。她也相信,人类可以实现其所想要实现的,可以更正向、更有效率地运用自己。而这样的信念也促使她去往世界各地开展工作坊,以及家族治疗的取向。[1]

事实速览 维琴尼亚·萨提尔,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维琴尼亚·萨提尔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农场里,在家中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大。

重要著作

  • 《家庭联合治疗》(Conjoint Family Therapy,1964)
  • 《家庭如何塑造人》(Peoplemaking,1972)
  • 《尊重自己》(Self Esteem,1975)
  • 《与人接触》(Making Contact,1976)
  • 《心的面貌》(Your Many Faces,1978)
  • John GrinderRichard Bandler合著《与家庭一同改变》(Changing with familes,1979)

相关著作

  • 约翰‧贝曼(John Banmen),《当我遇见一个人: 萨提尔精选集1963-1983》(In Her Own Words. Virginia Satir: Selected Papers 1963-1983),2019年,繁体中文版由心灵工坊出版,ISBN 978-986-357-151-3
  • 《萨提尔成长模式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the Satir Growth Model),2008年,繁体中文版由心灵工坊出版,ISBN 978-986-678-228-2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英语:I Am Me)是萨提尔最广为人知的诗意作品之一。据萨提尔所述,这篇文字是她在一次工作坊中,为回应一位愤怒少女的提问而创作的[2]。作品强调自我拥有、自我接纳与个人责任,体现了萨提尔模式的核心理念。

作品原文

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我完全相同。
因此,一切从我而出的,都真实地属于我,
因为做出这些选择的,唯有我自己。 我拥有关于我的一切:

我的身体、感受、嘴巴、声音,以及我所有的行为,

无论它们指向他人还是自己。
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与恐惧;
我拥有人生中的辉煌与失落。
因为我拥有完整的自己,我能与自己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因此,我能爱自己,并与自身的每一部分和谐共处。

我明白,我并未完全认识自己的每个面向,
甚至有些部分仍不甚了解。
然而,只要我以友爱之心对待自己,
我便有勇气与信心去探索那些未知之处,
并更深入地理解自己。

无论我的外貌或声音,
无论我所说、所见、所感、所行,
一切都是我真实的展现。

若在日后回顾时,
发现某些当时的思想、感受或行为已不再适合,
我也能选择舍弃,并创造新的以取而代之。

我能观察、聆听、感受、思考、言说与行动。
我总能找到方式让自己生活下去、与他人连结、发挥所长,
并在自我之外的人与事中发现秩序与意义。

我拥有自己,因此我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就是我。
而且,我很好。

Remove ads

外部链接

Remove ads

注解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