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约瑟夫·伊斯拉尔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约瑟夫·伊斯拉尔斯(Jozef Israëls 荷兰语发音:[ˈjoːzəf ˈɪsrɑɛls];1824年1月27日—1911年8月12日)是一位荷兰画家,海牙画派主要成员。[1]
生平
他出生于格罗宁根,父母是犹太人。父亲哈托格·亚伯拉罕·伊斯拉尔斯(Hartog Abraham Israëls)是一名货币兑换商,希望约瑟夫成为一名商人。母亲玛蒂尔达·所罗门(Mathilda Salomon née Polack)希望他能成为一名拉比。11岁时,他进入格罗宁根密涅瓦学院(Minerva Academy)学习绘画。[2][3]
他也曾在阿姆斯特丹的皇家美术学院(后来的国立美术学院)学习绘画,是扬·克鲁斯曼的学生。1845年9月到1847年5月,他在巴黎历史画家弗朗索瓦-爱德华·皮科的画室工作,同时就读法国美术学院,师从詹姆斯·普拉迪尔、奥拉斯·韦尔内和德拉罗什。1845年9月,他返回阿姆斯特丹,继续在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直到1847年5月[4]。毕业后,他一直留在阿姆斯特丹,1870年才搬到海牙,成为海牙画派的一员[5]。

他很像让-弗朗索瓦·米勒,都通过描绘穷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但米勒更多描绘的是平静的乡村场景,而他的作品更加沉重[5]。

他曾前往哈勒姆附近的赞德福特渔镇养伤,震惊于那里穷人的生活[5]。1862年,其《拖着溺死者的渔人》(Fishermen Carrying a Drowned Man)和《摇篮》(The Cradle)在伦敦世博会展出,被《雅典娜》杂志称为此次展览中最感人的作品[5]。
他和妻子阿莱达(Aleida née Schaap)育有两个孩子:女儿玛蒂尔德·安娜·伊斯拉尔斯(Mathilde Anna Israëls)和儿子艾萨克·拉扎鲁斯·伊斯拉尔斯(Isaac Lazarus Israëls),后者后来也成为一名画家。1911年8月12日,他在海牙斯海弗宁恩去世。[2]
Remove ads
荣誉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