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1](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2])又称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4]),是通过介入导管技术将人工主动脉瓣膜送至主动脉根部释放并固定,以替代病变主动脉瓣功能的微创治疗技术[5]。此置入人工瓣膜的技术并不涉及摘除自体主动脉瓣,新瓣膜被设计成能够展开并固定在原有的主动脉瓣的瓣叶上。人工瓣膜可能因长期(数年至十余年的时间)的开启与关闭而毁损,再次继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者主动脉瓣狭窄。在毁损的人工瓣膜上重新植入新的人工瓣膜,称为瓣中瓣(valve-in-valve)技术[6][7]。
一般的方法是将置换的瓣膜经腹股沟处的股动脉导管,向上达到升主动脉。这一技术取代了更具创伤性的开胸手术。在围术期阶段,TAVI展现出了对于特定人群(如高龄、高危患者)更低的死亡率,但是经导管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更高。在长期效果上,TAVI与开胸手术的优劣尚存争议。
早在2002年,经导管术就在欧洲开始发展。这一技术对于提高罹患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成效。目前在美国,TAVI手术量已经超过传统开胸置换主动脉瓣的手术量。
在合并严重主动脉狭窄的高危患者中,经导管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术后1年生存率上相近,虽然两者操作的风险大不相同[8]。经导管术相比外科手术有更高的中风风险(5.5% vs 2.4% 术后30天; 8.3% vs 4.3% 术后一年)[9]。
在2010年,美国对于358名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经导管术后的1年生存率比外科手术高20%(50.7% vs 30.7%),其死亡率或再次入院率也较外科手术低(42.5% vs 71.6%)[10]。这项技术称作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植入的是牛心包来源的心脏瓣膜。
Remove ads
人工瓣膜
在欧洲、美国、中国等主流市场,主要有两种设备获得了当地卫生部门的认证,可供医生选择植入适合的患者中。
- 自膨胀式瓣膜[11](self-expanding valve):由猪心包来源的生物瓣膜附着于自膨胀镍钛合金支架而制成,该瓣膜只能逆行经股动脉路径置入,对于存在此路径严重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可考虑经左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如:CoreValve/Evolut 瓣膜(美敦力公司)。
- 球囊扩张式瓣膜[12](balloon-expandable valve):由牛心包来源的生物瓣膜附着于可膨胀金属支架,该瓣膜可前向经静脉、逆向经股动脉和经心尖途径置入。如:Edwards SAPIEN 系列瓣膜(爱德华生命科学)。
由于导管压缩的性质,所有瓣膜为生物瓣或者高分子瓣膜,无机械瓣。
参考
更多内容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