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罗东孔子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同治元年(1862年),黄永在以及张、林、廖、陈、林、游、李、吴等姓的文宗社社员,共七十四人一同出资龙银一百八十圆为基金,创立罗东孔子庙[1]。当初名称为“圣人祠”的庙址原位在今罗东镇义和里[2]。黄永在等人为了使组织继续维持运作,将家里大批土地提供收租之用,演变成为该社的财产[3]。日治时期此处设有书房,由前清秀才黄炽教导汉文[4]。
战后时期,文宗社农地遭三七五减租及耕者有其田放领给私人,董事长吴木枝推动诉愿,终要回这批土地,使该社能维持继续运作功能[5]。1966年,因庙年久失修,且周围环境逐渐变成风化区,文宗社出售原庙地,迁至北成街[a][7]。隔年落成启用,设有大成殿、讲堂、供奉创社先贤的右厢,并设明伦堂免费供学子念书[2]。旁有圣母升天堂与罗东善法寺[8]。庙方并成立国小、国中读经班,推广读经教育[9]。
为奖助社员子弟,庙方利用1989年被征收的社有土地补偿金的新台币一亿多元,定存银行孳息,加上出租房地产所得,设置奖学金。但2001年起,修改申请办法,限定资格是社员五等亲之内才能申领,从每人八千元,改为五千元。文宗社创始祖先派下社员代表的宜兰县游联耀尊亲会[b],认为此举将造成七十四位创社先祖派下子弟大多无法申领,因此2002年教师节联合其他社员抗议。[1]
该庙为观光客较少接触的在地景致。2014年报导时,镇公所为提升罗东的深度旅游,决定打造文化廊道意象、设立解说牌,培训志工,整合景点印制折页提供游客导览。[11]
Remove ads
祭祀活动
庙中除主祀至圣先师孔子,陪祀有仓颉、周敦颐、张戴、程颢、程颐、朱熹等。过去中国大陆渡海来台湾开垦的移民,一般建立主祀妈祖、土地公、开漳圣王等民间普遍信仰的庙为主,民间建立孔庙在台湾极为罕见。[2]
此庙孔子诞辰典礼虽不如官方的隆重,但会邀请宜兰县教育局长装扮成孔子,牵马车走访罗东镇内各国中小学,象征“周游列国”[12]。祭孔大典时,罗东镇长也会参加,由文宗社董事长主持[9]。
-
介绍牌
-
大成殿前有池塘、孔子像。
-
罗东孔子庙沿革
-
文宗社沿革碑
注释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