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罗兰飞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蘭飛彈
Remove ads

罗兰飞弹(Roland missile)法国德国联合开发的一款短程机动地对空飞弹系统。罗兰飞弹系统也被美国陆军采购,成为极少数列装于美国陆军的外国防空飞弹系统之一。

事实速览 罗兰飞弹Roland, 类型 ...
Remove ads

历史

罗兰飞弹根据法国和德国共同对机动短程防空飞弹系统的需求而开发,以保护野战机动部队,以及机场等地面轰炸目标。法国北方航空公司英语Nord Aviation和德国伯尔科公司英语Bölkow的研究始于1963年,在法国代号为SABA,德国则为P-250。[3]两家公司于1964年组成了一个联合开发项目,后来的法国航太公司德国梅塞施密特-伯尔科-布洛姆公司英语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MBB)甚至决定为该项目和其他飞弹开发项目而成立了欧洲飞弹公司。法国航太公司主要负责罗兰1型飞弹的系统和飞弹的后部及引擎开发,而MBB则负责罗兰2型飞弹的全天候作战系统和飞弹前部的战斗部及制导系统开发。罗兰飞弹于1968年6月首次进行制导测试,成功摧毁了1架北方航空CT20靶机英语Nord Aviation CT20。原先预计自1970年1月起开始生产及部署,然而测试及评估阶段花费的时间却远超预期,最终,罗兰1型飞弹于1977年4月在法国陆军服役,而全天候型罗兰2型飞弹则于1978年才首次由德国陆军装备,随后法国陆军也在1981年将其列装。[3]长期的延误、不断增加的开发成本加上通货膨胀导致罗兰飞弹未能销售出最初预期的采购量。

Remove ads

型号

罗兰防空飞弹系统主要用于攻击高度在20公尺至5,500公尺之间、时速1.3马赫飞行的敌方空中目标,最小有效射程为500公尺,最大有效射程为6,300公尺。该系统可以使用光学瞄准器或雷达跟踪模式,且可以在交战期间切换模式。其使用之西门子MPDR-16D波段英语D band (NATO)都卜勒搜索雷达有效范围为15-18公里。光学瞄准器通常仅在白天针对非常低空的目标或在严重干扰的环境中,为避免多径效应电子对抗措施使用。[4]

罗兰飞弹使用双推力固体燃料发动机,长2.4公尺、重66.5公斤,战斗部包括6.5公斤成型装药破片弹头,内含3.5公斤由接触引信或近炸引信引爆之炸药,以及65枚杀伤半径为6公尺的弹丸。巡航速度为1.6马赫。飞弹被装载于密封发射管中。每个发射器具有2个发射管,备弹可在10秒内自动重新装填。[2]

为了防御机场等固定地点,罗兰飞弹系统可以集成到罗兰协同防空系统(CORAD, Co-ordinated Roland Air Defense)中。该系统包括搜索雷达、罗兰飞弹协调系统、8组罗兰飞弹发射系统和最多8门防空火炮。[4]

Remove ads

发射系统

Thumb
罗兰1型的飞弹尾端可发送红外讯号给定位器,车内电脑比对讯号与光学瞄准器准心的相对位置后计算出导引指令,再由发送器将无线电指令传输给飞弹上的接收器,使飞弹飞行轨迹保持与瞄准镜准心对齐。
Thumb
罗兰2型的光学红外瞄准器捕捉视野内敌机红外热源以自动跟踪目标,由此获得全天候作战能力,其馀系统与1型相同。
  • 罗兰1型(Roland 1) – 法国和西班牙军队在AMX-30R底盘上使用的最初型号,由于设备的技术限制导致此型号仅限于晴朗无云的白天使用,于1976年投入使用。罗兰1型发射系统亦可兼容罗兰2型、3型飞弹。
  • 罗兰2型(Roland 2) – 此型号为额外安装红外瞄准设备的全天候作战版本,可作为固定火力点或安装于AMX-30R底盘(法国等)、貂鼠式步兵战车底盘(德国陆军)、6×6或8×8全地形卡车上(德国海军、空军等)。1983年,欧洲飞弹、基尔机械制造厂以及布洛姆+福斯提出以豹1型主力战车底盘作为罗兰飞弹系统的载具,以吸引那些已经在使用豹1型主力战车的国家。[4]罗兰2型发射系统也可以兼容罗兰3型飞弹。
  • XM975 - 罗兰飞弹系统于1975年被选为美国陆军师的前线防空系统,第一批次于1977年交付,并于1978年9月命名为XM975飞弹发射车(改进M109自走炮底盘)进行首次试射(1977年底之前计划使用M520卡车英语M520 Goer作为发射车)。美国罗兰飞弹系统使用罗兰2型飞弹系统,但配备了有效范围更远的美制搜索雷达。托盘式消防装备可以安装在底盘上并快速拆卸、安装在卡车或掩体内,国内生产版本的罗兰2型飞弹被命名为MIM-115飞弹。然而,技术转让、成本上升及对外国装备的疑虑等诸多问题[5][6]导致该计划受阻,仅为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的一个营生产了27组发射系统和600枚飞弹,安装在M812平板卡车上。随著M247约克中士的失败,美国陆军租用了5套德国罗兰系统进行评估,确认其是否可作为前者的替代品。[3]
  • 罗兰3型(Roland 3) – 作为罗兰3型飞弹开发计划的一部分,欧洲飞弹亦为其开发了一款升级版发射系统,可发射4枚飞弹。[7]
  • 长柄刀(Glaive) – 长柄刀是为了使用RM5型罗兰飞弹而对发射系统进行改进的版本,由法国、德国联合向欧洲飞弹议约。此版本安装了一个集成雷射测距仪的热成像相机,使其能在不使用雷达的情况下进行夜间及全天候作战。合约于1989年签订并计划于1996年投入使用。然而,长柄刀型号最终由于RM5型飞弹的开发于1991年终止而取消。[7]
  • 罗兰M3S升级版(Roland M3S (upgrade)) – 该系统为法国罗兰1/2型的升级版,以延长服役时间至2010年。升级项目包括安装BBKS操作控制台以及用长柄刀热成像仪替换原先的光学瞄准具。法国将54组AMX30底盘上的发射系统以及20组防空设施的发射系统升级为此版本。[8] [7]升级后的发射系统可以兼容罗兰1型、2型及新式的3型飞弹。
  • 罗兰CAROL(Roland CAROL) – 法国罗兰2型升级为罗兰M3S的防空设施发射系统版本。法国采购了20组拖曳车载系统。法国打算将此型号列装于空运的快速反应部队。
  • 罗兰LVB(Roland LVB) – 德语:LVB, Luftverlastbarkeit,意为:航空运输能力。德国空军采购的10辆可空运安装卡车版本,与罗兰CAROL类似,并集成到陆军防空侦察指挥系统(德语:HFLaAFüSys)中。德国也打算将此型号列装于空运的快速反应部队。[9]
  • 罗兰NDV(Roland NDV) – 德语:NDV, NutzungsDauerVerlängert,意为:延长使用寿命。此为德国版本的M3S,由德国拜仁化工为德国政府开发。此系统将以数位化集成到陆军防空侦察指挥系统中,可发射罗兰3型飞弹。德国预计将84台陆军的FlaRakPz 1A2飞弹发射车及40台空军FlaRakRad飞弹发射车进行升级。然而,2003年该系统测试完毕时,德国已决定停止使用罗兰飞弹系统。[10]
  • 罗兰M3S新型(Roland M3S (new build)) – 1992年完成的新世代发射系统型号,以满足土耳其和泰国的防空要求。该原型安装在美国M270 多管火箭系统底盘上,配备汤姆森无线电或是达索电子的Rodeo 4搜索雷达。罗兰M3S可由1人操作,但持续作战需要2人,可以选择雷达、电视或光电感测器跟踪模式。发射管增加为4管,但只有2个较低位置可以自动重新装填。除了原来的罗兰1、2、3型飞弹,罗兰M3S还兼容响尾蛇飞弹系统的VT1飞弹。此外,上部发射器可更换为西北风便携式防空飞弹发射器,而标准罗兰飞弹发射器则可以改挂载4枚刺针飞弹,以提高系统在饱和攻击中快速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1]
  • 罗兰MX/Jason(Roland MX/Jason) – 自1969年,欧洲飞弹开始研发罗兰飞弹的舰载型号。最初被称为罗兰MX,后来变成Jason,标准双发射器(无搜索雷达)及甲板下的8个装弹鼓可以安装在标准尺寸的舰船模块上,此模块在布洛姆+福斯MEKO型护卫舰的提案中得到了应用。然而20世纪70年代,军方开始青睐于舰载飞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导致此型号未造出任何原型便宣告终止。[3]
Remove ads

飞弹型号

Thumb
1985年演习期间,在伪装网下可见貂鼠式步兵战车底盘上的罗兰2型飞弹系统。

目前的罗兰发射系统都可以兼容罗兰2型、3型及VT1飞弹。然而最新升级版本应对低雷达散射截面弹药(大口径重型火箭弹)的能力仍然有限。

罗兰1/2型飞弹
1977年开始生产的罗兰飞弹最初型号。此型号最高速度为550公尺/秒,有效射程为6.2公里。罗兰1型与2型飞弹主要差异在瞄准模式,罗兰1型使用光学瞄准器,2型则利用连续波束来获得雷达跟踪能力。[7][11]美国国内生产版本的罗兰2型飞弹称为MIM-115,实验型号为XMIM-115。
罗兰3型飞弹
1988年启用的升级版本,飞弹最高速度为620公尺/秒,有效射程为8.5公里,最大射高为6公里。战斗部质量提升至9.1公斤,杀伤弹丸增加至84颗,对首个目标及后续目标的反应时间为6-8秒及2-6秒。此型号飞弹可兼容所有型号的罗兰发射系统。[12]
罗兰RM5飞弹(罗兰5马赫型)
此型号为1987年马特拉法国航太、梅塞施密特-伯尔科-布洛姆联合开发的飞弹,具有更好的速度及射程。RM5飞弹预计将达到速度1600公尺/秒(5马赫),有效射程提升至10公里。战斗部质量提升至11公斤,具有两种战斗部,一种用于装甲车辆的高能破片弹头以及一种用于航空机的大量破片杀伤弹头。然而此型号的开发只到初期阶段便因为法国及德国缩减投资金额而取消。[8][1]
VT1飞弹
1991年9月,欧洲飞弹与汤姆森无线电达成协议,将VT1飞弹及响尾蛇 NG系统整合至罗兰3型系统中,并自1996年开始著手改装法国及德国的罗兰飞弹发射车。之后,汤姆森无线电与阿尔卡特、达索电子的军事业务部门合并为达利斯集团并决定收回对欧洲飞弹的授权,赔偿欧洲飞弹1.09亿欧元违约金。[8][13]
HFK飞弹
德国于1990年启动了超高速防空飞弹(德语:HFK, Hochgeschwindigkeitsflugkorper)计划,并测试了两种不同的设计。博登湖设备技术有限公司(BGT)提供的设计称为HFK/KV,此双节火箭设计的最大速度达到1600公尺/秒(5马赫),能只花费VT1飞弹6成的时间便到达有效射程12公里,前端配备称作杀伤载体(KV, Killer Vehicle)的战斗部,具有红外导引弹头、惯性运算单元、空气动力控制系统和定向动能杀伤战斗部,至2001年12月已进行了8次发射测试。制导飞弹系统公司(LFK GmbH)则提出另一种称为HFK/L的设计,单节火箭设计的最大速度达到1800公尺/秒(5.3马赫),该设计质量为100公斤,包括前端36个侧推进器和4个网状控制尾翼,并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此实验型号于1995年首飞,制导飞行试验一直持续到2002年2月。2001年6月,BGT和LFK提出了一项联合提案,将两个早期项目协调为一个设计,飞行速度为2至2.5公里/秒,射程超过10公里。飞行中途采用惯性导引,末端使用红外导引弹头导引,预计于2004年开始全面开发,并计划于2009年投入使用。[14][15]2003年2月,德国军方宣布取消罗兰升级计划,并在2005年底将全数罗兰飞弹系统逐步退役,HFK飞弹因而中止开发。
Remove ads

装载平台

Thumb
原法军401炮兵团装备之使用AMX-30R底盘的罗兰飞弹系统,于索米尔战斗车辆博物馆展出

罗兰飞弹系统服役至今已被安装在各种平台上,其中包括:

履带式
轮式
  • ACMAT英语ACMAT 6×6卡车
  • 猛狮6×6、8×8卡车

罗兰2型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提议安装在豹1型主力战车底盘上,可能是为了满足荷兰军队的要求,但从未进行生产。在配置上,它与AMX-30R底盘的布局非常相似。

M109自走炮底盘上的美国罗兰只生产出1台原型车,该系统被相当仓促地安装在6×6平板卡车上。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飞弹及休斯飞机公司意图参与美国陆军的LOS-FH计划以期复兴美国罗兰型号。他们使用原有的XM975车辆进行测试评估,生产型号预计将安装在修改的M2布雷德利装步战车底盘上。[16]

罗兰CAROL飞弹系统安装于一个7.8吨的集装箱内,可以空运部署在地面上以保护机场或弹药库等地面目标,也可以安装在ACMAT卡车上。

Remove ads

作战纪录

1982年6月1日,在福克兰战争期间,海猎鹰战斗攻击机编号XZ456史坦利南部被阿根廷陆军第601防空炮兵营发射的罗兰飞弹击坠。[17]该飞弹系统是交付给阿根廷的四组系统之一,后来在投降后被英军在史坦利港附近完好地缴获。它作为标志性的战利品被带回了英国并进行详细研究。

1991年1月17日晚上11:00左右,海湾战争期间,一架由鲍伯·韦策尔中尉和杰夫·札恩中尉驾驶的来自第35航空攻击中队、AA-510 (BuNo 161668)的A-6E TRAM入侵者式攻击机,在空袭伊拉克西部的H-3机场时被2发罗兰飞弹袭击,且并未触发该机的雷达预警接收器。在避开第1发飞弹后,第2发飞弹成功击中该机。后来机组人员成功弹射并很快就被俘虏。[18]1991年1月19日,英国皇家空军的一架龙卷风战斗轰炸机GR.1 ZA396/GE在执行针对伊拉克纳西利亚空军基地的航空歼灭战时被罗兰飞弹击坠。机组人员成功弹射被俘并存活至战后。大约同一时间,另1架美国空军A-10雷霆二式攻击机被击坠,五角大厦将其归咎于罗兰飞弹。[19]

Remove ads

罗兰门事件

2003年10月,驻伊拉克多国部队的波兰部队发现了4枚法国罗兰飞弹,导致波兰和法国之间爆发了争议。[20][21]波兰和国际媒体报导称波兰军官发现这些飞弹是在2003年制造的。[21]法国指出自1990年7月以来,法国从未违反禁运向伊拉克出售武器。[21]波兰当局后来表示,这4枚飞弹是在1984年制造的,伊拉克人员最后一次维修它们是在2003年。[20]波兰当局最后发布调查结果,将此丑闻归咎于基层军官,波兰军事情报局在调查结果泄露给媒体前并未证实该说法。波兰就这一丑闻向法国道歉,但这些针对法国的指控加剧了两国之间本就有些紧张的关系。整起事件被波兰媒体讽刺为“罗兰门”,沿用了水门事件之后美国政治丑闻的非官方命名惯例。

使用国

现役使用国

  •  奈及利亚 - 奈及利亚取得了16组AMX-30R底盘的罗兰2型飞弹系统,但并未进一步接收后续的16组系统。[8]
  •  卡塔尔 - 卡达于1986年订购了3组AMX-30R底盘及6组固定式罗兰2型系统。订单于1989年全数交付完毕。[8]

前使用国

Thumb
罗兰FlaRakRad:15吨猛狮8×8卡车底盘飞弹系统
  •  阿根廷 - 阿根廷购买了4组固定式罗兰飞弹系统以作为定点防空火力,其中1组于1982年福克兰战争时部署于史坦利机场,该系统发射了10发总弹药中的8发,成功击坠1架海猎鹰战斗攻击机并拦截2颗降落中的1,000磅航空炸弹。最后该系统被完整地掳获并带回英国。[8]
  •  巴西 - 巴西在1970年代末购买了4组安装于貂鼠型步兵战车底盘的罗兰2型系统及50枚飞弹,于2001年全数退役。
  •  法国 - 最初法国陆军的订单包括144组罗兰1型、70组罗兰2型系统以及10,800枚飞弹,安装于AMX-30R底盘上。最终只购买了83组罗兰1型及98组罗兰2型飞弹系统。后来有20组罗兰2型系统被改装为罗兰CAROL型号,并交给法国快速反应部队第54罗兰防空炮兵团使用。[8]目前所有法国防空炮兵团皆已退役列装的罗兰防空系统,第54罗兰防空炮兵团改使用西北风飞弹系统。
  •  德国 - 德国最初的订单包括340组罗兰2型系统及12,200枚飞弹以彻底取代当时准备退役的拖曳式波佛斯40毫米高射炮康特拉韦斯德语Contraves超级蝙蝠火控系统英语Super Fledermaus。然而最终只采购了140组并安装于貂鼠式步兵战车底盘上,以提供陆军现役3支军级单位的防空火力。每个军配备1个有6门罗兰系统的团级部队,另外有18门罗兰飞弹系统装备给1个防空炮兵营以为北约波罗的海联合军团日德兰军英语Allied Forces Baltic Approaches提供防空火力。德国空军在退役了MIM-23鹰式飞弹后订购了200组罗兰2型系统以用于补足其留下的机动短程防空武装漏洞。1980年代中,有95组系统被安装在猛狮8×8卡车上,其中27组交给防御军用机场的驻德美军使用。1990年代末,10组罗兰LVB被安装在猛狮6×6卡车上并装备给快速反应部队,以允许其被特兰索尔C-160军用运输机英语Transall C-160空运。德国海军亦采购了20组8×8卡车底盘的飞弹系统以用于防御军港及海军机场。空军及海军的罗兰炮兵连由8组飞弹系统、1组由跟踪雷达与TRML-2D搜索雷达英语TRML组成之FGR防空指挥车(德语:Flugabwehrgefechtsstand)组成。2003年2月,德国军方宣布取消罗兰升级计划,并在2005年底将全数罗兰飞弹系统逐步退役完成,陆军预计将使用新研发的LFK NG飞弹取代罗兰飞弹系统的职责。
  •  挪威 - 一些使用M520 Goer底盘的样车装备于挪威陆军(虽然挪威空军可能再1980年代也购买了一些该系统用于北约空域防御),目前据信已全数退役
  •  西班牙 - 西班牙取得使用AMX-30R底盘的9组罗兰1型、9组罗兰2型系统以及414枚飞弹,以装备给第71防空炮兵团保护野战装甲部队。每个炮兵连装备2组罗兰1型及2组罗兰2型,剩下各1组1型与2型用于技术测试及训练。[8]2005年全数罗兰飞弹系统皆已退役。
  •  美国 - 美国陆军于1975年1月9日宣布罗兰2型飞弹系统得标了短程防空系统(Short-Range Air Defense System,SHORADS)竞标案,以取代美军现役的榭树飞弹系统以及M163 VADS火神防空系统。预计将采购500组该防空系统及14,000枚飞弹,并将国内飞弹版本命名为MIM-115飞弹。休斯飞机公司及波音为美国罗兰型号的授权商,该型号将作为可拆卸的模组安装于M109自走炮底盘上,使用欧洲型号的火控系统并将搜索雷达改装为具有更大搜索范围及强化电子对抗措施的美制雷达。1978年10月,第一批次将装备于4个营中,并配发1,000枚飞弹,然而最终只装备给了1个营。后续由于技术转移、整合及通用化系统、成本增加导致的困难,最后只有第200防空炮兵团曾经装备此系统,约有27组飞弹系统及600枚飞弹安装于6×6卡车上。最后该型号取得非正式名称XMIM-115,并在服役不到十年后于1988年全数退役。
  •  委内瑞拉 - 委内瑞拉购买了6组或8组固定式罗兰2型飞弹系统。
Remove ads

图集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