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考岛悬木雀

雀科考艾管舌鳥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考岛悬木雀
Remove ads

考岛悬木雀学名Oreomystis bairdi夏威夷语ʻAkikiki,英语:Kauaʻi creeperBaird's Creeper,台湾作考艾管舌鸟),又作考艾岛悬木雀,是雀形目燕雀科考艾管舌鸟属Oreomystis)下的唯一一种鸟类。[2][4]这种鸟类是夏威夷考艾岛上的特有物种,但受到病媒蚊及其他外来物种的迫害,在2023年时在野外可能仅馀下5只个体,即将野外绝灭

事实速览 考岛悬木雀, 保护状况 ...

考艾管舌鸟是一种灰白色为主的小型雀鸟,主要以昆虫、幼虫和蜘蛛等截肢动物为食,其体长约10.9至12.2公分,体重约11.5至17.0公克间。它们是种群居性鸟类,其繁殖季在1月至7月间,雌鸟负责孵化卵,雄鸟提供食物。当地外来病媒蚊带来的鸟类疟疾和鸡痘病毒使其数量大幅减少,而其他外来种则摧毁了其栖地及卵,且全球暖化进一步使这些蚊子能扩散到原先较寒冷的高海拔地区从而加剧该现象。因此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考艾管舌鸟被列为极危物种

Remove ads

命名与分类

考艾管舌鸟是美国鸟类学家莱昂哈德·赫斯·史丹奈格英语Leonhard Stejneger于1887年描述的物种,他当时新立一属Oreomyza,并将这个物种指定为该属的模式种[5]后史丹奈格发现此一属名已经被使用于一种昆虫上,并因此更变属名为Oreomystis bairdi[6]

虽然在史丹奈格的分类中,这个属还有其他相似物种被分类于该属内,但随著基因分析的发展,其他物种被陆续归至其他,考艾管舌鸟属最终成为了一个单型属,仅下属考艾管舌鸟一种,且未有任何亚种[7][8]而与其有最相近关系的物种则有多种说法,包含黄嘴管舌鸟属英语Paroreomyza的物种或是夏威夷悬木雀英语Hawaii Creeper,但后者仅是型态相似,基因上关系较远。[9][10]:622, 638

属名Oreomystis来自古希腊语中的ὄρος罗马化:oros,意为“山”)和μῠ́στης(罗马化:mustēs,意为“神秘的、初学者”)组成。[11]:283种小名bairdi则用以追悼于1887年逝世的美国博物学家斯宾塞·富勒顿·贝尔德[11]:66[12]

Remove ads

形态描述

考岛悬木雀的体长约10.9—12.2公分间,体重约11.5—17.0公克间。[8]鸟喙宽平均约4.0公釐、深平均约5.2公釐、嘴峰长平均约16.8公釐,翼长平均约67.2公釐;跗跖平均长约20.1公釐,尾长平均约45.8公釐。[13]

这个物种是一种小型的灰白色雀鸟。[10]:651成鸟全身为暗灰色至橄榄色,喉、胸、腹部和尾下覆羽为白色至淡黄色。[8]眼睛虹膜深褐色、短而略下弯的喙和腿脚处呈粉红色;尾巴方短。[10]:651[8]雌雄同形而无法区别。[10]:651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幼鸟的眼睛周围有一圈较宽的白色斑块,形状类似于眼镜;另有时在翅膀上会有淡色斑纹。[10]:651[8]

其外观容易与其他当地森林鸟类区分开来,仅可能同样体色偏灰的考岛蚋鹟英语Kauaʻi ʻelepaio有可能错认,但考岛蚋鹟具有明显的白色臀部、尾部及翅膀斑块。[12]

栖息与分布

Thumb
1890年到1899年的绘画

这个物种仅分布于的夏威夷群岛中的考艾岛上,主要在当地的云雾森林中生活,地表常覆盖著各种蕨类、苔藓、草本植物和地衣。[14][8]这个物种原先分布于岛上全境,但受到病媒蚊的影响,这个物种现在仅分布于海拔600—1600公尺的高地上,且可能并非其最合适的栖息地。[15][16][8][12]

习性

考艾管舌鸟是种群居性的鸟类,常以小家庭或多达12只个体的形式聚集,虽然今日的群体小得多,且会加入其他鸟种的群体内。[12]这个物种主要以树皮、地衣和苔藓中的昆虫、幼虫和蜘蛛为食,几乎不食用任何花蜜。[15][12]其觅食方式类似于䴓科鸟类,它们会利用其较为细长的鸟喙,以头部向下的姿势前进,但这个物种并不使用尾巴支撑。[10]:637[12]这个物种会自活树和朽木树皮上寻找小型无脊椎动物食用;且是唯一在考艾岛上会自朽木树干上挖掘以寻找食物的鸟类。[10]:637

其繁殖季在1月至7月之间,其中3月至6月为高峰。[10]:651目前所发现的野生巢穴皆离地位于8—10公尺高的当地特有树种多形铁心木英语Metrosideros polymorpha及蒲桃属树种Syzygium sandwicense英语Syzygium sandwicense上,雌鸟会以苔藓、树皮、树枝等材料建造鸟巢,雄鸟则在此期间负责提供食物给雌鸟。[10]:651[8][12]一个巢里推估会产两枚卵;卵呈白色,在钝端具有较为密集的褐色斑点,而唯一有所报告的卵长23.3公釐、宽18.3公釐。[10]:651[8]卵由雌鸟独自孵化,孵化期可能为16—18天之间。[8]孵化后的幼鸟由雌鸟喂食,但双亲皆会携食物回巢,离巢天数则尚不得知。[8]不论第一巢成功与否,这个物种可能会试著在同一繁殖季中建立第二巢。[10]:651-652

考艾管舌鸟的叫声丰富多变,最具特色的是上扬的“sweet”叫声,及尖锐的“whit”。[12]幼鸟会随著亲鸟发出一系列尖锐音调:“chi-di-dit、chi-dit、chit-chi-dit”;歌声则由6至8个音符的颤音组成,起始与结尾音符可能会不同。[10]:651多数叫声与小夏威夷绿雀或夏威夷悬木雀等其他夏威夷管舌鸟叫声相似,较难区分。[12]

Remove ads

天敌与威胁

当地的猛禽被认为掠食考艾管舌鸟(如已经绝灭的考岛长脚鸮德语Kauai-Langbeineule的亚化石中就有发现其残骸),这也是这个物种成群行动的可能原因之一。[12][17]这个物种原本所栖息的低地森林已逐渐被作为林业及农业所用,而野化的家畜及外来物种的侵袭进一步加剧了林地的退化,如老鼠会吞食这种鸟类的卵;野猪以及其他有蹄动物则摧毁了当地可筑巢的树木。[18][19]火灾、飓风也曾报导对其数量造成威胁。[20][18][21]

除了考艾管舌鸟原先就窄小的栖息地逐渐丧失之外,携带鸟类疟疾鸡痘病毒英语Avipoxvirus的蚊子也是一个威胁其生存的因素。[20][14]夏威夷原先并没有任何蚊子,但随著捕鲸船于1826年抵达夏威夷并带来了这些蚊子之后,这些对蚊媒疾病缺乏抵抗力的鸟类就只能被迫往岛上的更高处移动,因为这些蚊子并不能在较寒冷的地方生存。[14]但随著全球暖化的影响,这些蚊子得以往更高处移动,并进一步压制了考艾管舌鸟的生存空间。[16]

Remove ads

保育情况

1890年代时,这种鸟类相当常见且分布广泛;且在1968年至1973年间仍预估约有近7000只的规模。[18]但此后受到病媒蚊的影响,其数量不断下降。[18]在2015年时数量预估馀下150—610只;并在2023年7月时已知野外仅馀5只;而2024年可能仅剩一只已知个体。[18][22][16]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因为数量极少且族群仍在下降,将考艾管舌鸟列为极危物种[1][18]

当前圈养个体的繁殖已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时在圣地牙哥动物园内首度有自野外收集的卵孵化而出的父母诞下了卵并孵化为幼鸟。[18][21][23]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夏威夷州政府和考艾森林鸟类复育计划(Kauaʻi Forest Bird Recovery Project)已联手执行一项以“鸟类,而非蚊子”(Birds, Not Mosquitoes)为名的复育计划,以拯救包含考艾管舌鸟在内,对疟疾没有抗性的夏威夷管舌鸟族群。[16][22]这个计划利用一种称为昆虫不相容技术(Incompatible insect technique、IIT)的技术,向外释放了携带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公蚊,带有该细菌的公蚊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下的卵并无法孵化,并在未来减少蚊子的数量;而当前已经释出逾1000万只公蚊。[16]而岛上的其他物种也正开始控制企划,如啮齿动物自2015年后其数量有所下降。[18]

  • 美国濒危物种名单(US Endangered Species list)列表物种[15]
Remove ads

与人类的关系

小行星7613即以这种鸟类的英语名称ʻAkikiki为名,这来自于一位印度钦奈的老师为了引起其学生对濒危动物的兴趣,于2015年时致函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并获得了正面回复促使的。[1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