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耶斯特季瓦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耶斯特季瓦什map
Remove ads

耶斯特季瓦什瑞典语Gästgivars,意为“客栈主”)是位于瑞典耶夫勒堡省博尔奈斯市镇瓦尔斯塔瑞典语Vallsta的一座赫尔辛兰农舍瑞典语Hälsingegårdar。该农舍于2012年7月1日作为七座赫尔辛兰带装饰的农舍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1]。耶斯特季瓦什自2010年起被列为受保护建筑瑞典语Byggnadsminne[2]。该农舍由住宅建筑、主屋、经济附属建筑和外围建筑组成。

事实速览 世界遗产, 位置 ...

该农舍以其命名的“耶斯特季瓦什墙纸”(Gästgivartapeten)而闻名,这种墙纸源自宴会厅中约纳斯·瓦尔斯特伦瑞典语Jonas Wallström创作的镂花模板绘画技术。此项技术随后在海尔辛兰地区内外得到了广泛传播[3]。耶斯特季瓦什农舍在夏季月份向游客开放[4]

Remove ads

历史

瓦尔斯塔一带自铁器时代起便有人类居住,该农舍很可能至少自中世纪起就坐落于现址[3]。地名后缀“-sta”在形成于公元300至600年间的瑞典聚居地中十分常见。在该村的一座邻近农庄中,曾发现了可追溯至公元700至1000年左右的维京时代遗迹。[5]

耶斯特季瓦什农舍(瓦尔斯塔1号)的地产位于瓦尔斯塔村北端。1601年地籍册瑞典语Jordebok记载,农舍主奥洛夫·尼尔松(Olof Nillson)为10厄尔兰瑞典语Öresland和21便士兰瑞典语Penningland的土地纳税。[5]在17和18世纪,这里曾经营客栈业务,农舍后来的名称便源于此[3]。当地的“”通常设于客栈附近,1709年至1768年间在此地开庭[5]。1766年最后一位客栈主人去世后,客栈的经营业务向南转移至几公里外的库尔兰(Kurland)农庄[6]

据当地传统记载,17世纪时,客栈主人的妻子克尔丝廷·扬斯多蒂尔(Kerstin Jonsdotter)在横穿于斯南河时冰面破裂。她当时许愿,若能生还,便向教堂捐赠一顶新娘王冠,并让她的一个儿子成为牧师。她最终获救。其子约纳斯·约翰内斯·瓦尔德纳(Jonas Johannes Walldner)后来攻读神学成为牧师,于1689年至1698年在阿尔布罗瑞典语Arbrå任职,而在阿尔布罗教堂瑞典语Arbrå kyrka的收藏中确有一顶金质新娘王冠。约翰斯多特的孙子埃里克·扬松(Erik Jonsson,1722年—1766年)成为了该农舍的最后一位客栈主人[7]

农舍成夹角布置的主屋(Herrstugan)建于1838年,用于节庆活动,其外墙最初为木桁架结构[3]。其木料根据树轮年代学定年为1837年[8]。在由同一家族传承数代后,该农舍于19世纪40年代被售出[5]。在19世纪60年代初瓦尔斯塔进行的法定土地整理瑞典语Laga skifte期间,该农庄拥有约15公顷耕地和200公顷森林[5]。当时耶斯特季瓦什与村中大多数农舍一样,其建筑围绕着两个庭院瑞典语Gårdstun而建,但宴会厅旁的一栋房屋已被拆除,使得主楼的庭院向于斯南河方向敞开了一个口子[3]

农舍于1882年进行了翻修,外墙覆上了木镶板[3]。在由家族父子相传后,该农舍到20世纪40年代为3位无子女的兄弟姐妹所有。当时农舍被出租给一位农民耕种,但并未出售,其后所有权由邻近福尔森(Forsens)农庄的亲戚接管。[9]主楼在1950年左右进行了一次勘查,菲力伯特·洪布拉瑞典语Philibert Humbla (museiman)参与了此次工作。1950年至1952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包括更换窗户、铺设水管管道、更换隔热材料、安装现代化厨房以及增建一个门廊。此项工作通过阿尔布罗家庭手工业协会(Arbrå hemslöjdsförening)、私人、阿尔布罗市瑞典语Arbrå landskommun翁德什维克教区瑞典语Undersviks socken的共同出资和努力得以完成。[10]根据一份49年的租约,自1952年起,家庭手工业协会可免租使用该农庄,以开办织布作坊,并最终在夏季提供其手工艺品销售。在此期间,主楼获得了“手工业农庄”(Hemslöjdsgården)的昵称。[11][12]

Thumb
19世纪40年代的镂花模板绘画细节,该图案成为耶斯特季瓦什墙纸的样板

20世纪60年代,耶斯特季瓦什农舍最后一位继承人去世,继承权传给了女儿约琳(Gölin)的后裔,她嫁给了福尔森农庄主的一个儿子。他们持续管理并经营森林,而耕地和农舍主体则继续对外出租。1977年最后一位租户搬出后,农舍展开了大规模翻修。[11]与此同时,传统的镂花模板绘画技术重新受到关注,促使墙纸印刷商Duro英语Duro Sweden于20世纪60年代推出一款复刻宴会厅墙面装饰的墙纸[13]。截至2022年,耶斯特季瓦什墙纸(Gästgivarstapeten)仍在生产[14]

2018年5月,该房产宣布出售,这是瑞典首次有世界遗产项目挂牌出售。新业主自2019年夏季起,在夏季月份面向公众开放餐厅、纪念品商店,并提供世界遗产农舍的导览服务。[15]

Remove ads

外观

Thumb
耶斯特季瓦什农庄建筑群航拍图,图中最右侧为宴会厅,朝向北方

农庄总计包含九栋建筑,其全部主体均被列为受保护建筑瑞典语Byggnadsminne。宴会厅如今覆以立式木墙板,并涂有黏土涂料瑞典语Slamfärg,入口上方装有一个建于1950年的装饰性小雨篷。住宅建筑则装饰着横向木墙板,同样涂有红色黏土涂料。[3]

在农庄的南围院周围,有几栋经济附属建筑。其中最古老的一栋据信可追溯至18世纪,其内部结构可佐证,它曾用作马厩、储藏室,并供女佣和雇工居住。最南端是一栋较大的谷仓。西侧建于20世纪初的牲畜棚部分与主建筑相连,一个较小的柴房也是如此。[3]

内部装饰

耶斯特季瓦什农舍的建造正值镂花模板绘画技术传入海尔辛兰地区之时[8]。宴会厅二楼的内部装饰于19世纪40年代由约纳斯·瓦尔斯特伦瑞典语Jonas Wallström采用镂花模板绘画技艺完成。瓦尔斯特伦本人便来自耶斯特季瓦什所在的瓦尔斯塔村瑞典语Vallsta,是阿尔布罗瑞典语Arbrå地区居民常聘请的著名海尔辛兰装饰画家瑞典语Hälsingemålning之一。这些绘于粉色背景之上的彩色镂花模板图案,构成了闻名遐迩的“耶斯特季瓦什墙纸”(Gästgivartapeten)的原稿。图案四周饰有模仿鎏金木条的绘制的边框。窗楣呈半月形,饰以仿青铜或仿木纹的图案。门楣上的花卉组合则为徒手绘制。[3]这里的门楣和窗楣装饰比赫尔辛兰农舍中常见的更为精细繁复,工艺也更精湛。[16]东墙上的两扇窗户之间,镶嵌着一幅风景画,描绘了瀑布旁的一座磨坊。此画的创作很可能以某幅铜版画或石版画为蓝本。画作上方,两位古典风格的天使悬于蓝色背景之中,其灵感显然源自昂贵的英国韦奇伍德陶瓷。[3]

二楼的其他房间也由瓦尔斯特伦采用同样的技术装饰,即在裱于亚麻布上的纸面进行镂花模板绘画。门厅的图案由浅灰色背景上的灰色花环组成。而一楼的宴会厅则饰以一款风格较为传统的镂花模板图案,意在模仿丝绸纹理。一楼的其他房间在1950年左右经过了翻修,但这间宴会厅大体上保持了原始风貌。[3]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