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协境圣公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協境聖公廟map
Remove ads

22.986045°N 120.215012°E / 22.986045; 120.215012

事实速览 圣公庙, 基本信息 ...
Thumb
圣公庙内部
Thumb
古香炉

八协境圣公庙通称圣公庙,位于台湾台南市东区,主祀圣公爷,是台湾府城联境八协境的组成庙宇之一[1][3]。圣公爷的身分,目前庙方认为是开漳圣王[4],而在《台南州祠庙名鉴》一书中记载说是郑成功的重臣[2],《遇见182:从府城到龙崎》一书则写说是辅信将军李伯苗[注 1],为开漳圣王的部将之一[3]。庙宇在日本时代重建后原本位在东门路一段158号上,但因为后来拓宽东门路一段156巷而迁建于今址[3][1]。过去在龙泉井街以东有“圣公庙街”,即得名自圣公庙[3]

Remove ads

沿革

圣公庙的创建年代有数种说法,一说为康熙三十年(1691年)创建的中楼仔圣公庙的分香庙,也有说是建于明郑时期[5][3]。也有传说该庙原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为古之“中楼仔”,台厦道高拱干建,原为民宅,为祈求合境平安,迎奉圣公爷[注 2][1]。《台南州祠庙名鉴》则记载创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并提到有与国姓爷庙(延平郡王祠)同时建造的说法[2][1]

该庙在《重修台湾县志》(1749年)有记载,在“大东门内弥陀寺左”[3]。日治时期因为市区改正,该庙在大正四年(1915年)迁建,新址后来列为东门路一段158号,东荣街口一带[2][3][1]。民国77年(1988年)因为拓宽东门路一段156巷,庙地再次被征收,后有地方人士许文正捐地,圣公庙乃于现址重建[3][1]。民国78年(1989年)12月迁入新庙后,于次年(1990年)3月14日举行谢土仪式[6][1]

圣公庙街

过去台湾府城东安坊的街道之一,现为东门路的一部分,范围大约是东门路一段140号到庆东街的部分[5][3]。街名来自“圣公庙”,根据日治初期的记录,当时圣公庙街人口有114户,265人[5][3]。后来该地被划为东门町三丁目[5]

注释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