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圣公会德田李兆强小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圣公会德田李兆强小学(英语:S.K.H. Tak Tin Lee Shiu Keung Primary School)为香港观塘区一所著名津贴小学,位于香港九龙蓝田庆田街3号。此校前身为1970年创立的圣公会兆强小学下午校,于1996年迁入平田邨新校址。2001年,李兆强小学获批准分拆上、下午校,并获分配于蓝田邨的千禧校舍。2003年,随著新校启用,学校亦由半日制改为全日制,下午校学生迁往新校,而上午校学生继续在圣公会李兆强小学就读。
![]() |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 历任校监
- 黎韦洁莲女士[1]
- 王丽芬女士
- 历任校长
- 2003年至2011年:廖吕丽青女士(原为下午校校长[1])
- 2011年至2014年:萧慧芬女士
- 2014年至2022年:李伟柏先生
- 2022年至今:温志扬先生
- 现任副校长
- 何满辉先生
- 古慧仪女士
- 陈青云先生
历史
1860年:“英国海外传道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简称C.M.S)委派传教士东来传教。由于当时妇女鲜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其中一位传教士白思德女士于香港岛设立了多间以她名字为校名的学校,教授各区妇女。
1876年:为记念白女士的功绩,将曾被烧毁后重建于荷李活道的一所学校命名为白思德纪念学校。这所学校即是今天圣马太小学的前身,亦是圣公会第一间小学。
1881年至1931年:又先后共创设十三所学校,学生达数千馀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校务因战争而有所停顿。
1945年8月:战争结束,香港重光。随后几年,大陆各省人士多来港营生,人口亟增,学童人数亦随之增长。当时,何明华会督对学童教育极表关怀,遂请施玉麒牧师领导办理复校工作。
1961年:为方便发展及计划扩展学校工作,便成立“圣公会小学监理委员会”,以此来接管由“英国海外传道会”所创立的学校。
1970年:兆强小学于1970年开办,当年只有上午部共六班,采用传统方式教学。
1972年至1976年:1972年至1976年间曾借出部份课室供圣公会基孝中学使用。1976年开始扩办下午部。
1980年:全校已开设四十八班。多年来,适龄入学儿童数目日渐减少,区内多所学校要面对缩班或遭逢结束厄运,但兆强小学仍能保持四十八班。
1996年:因蓝田重建,兆强小学全体员生得于1996年秋搬往新校圣公会李兆强小学。又本校深得家长支持,兆强小学上下午校共六十二班。
2003年:学校由半日制改为全日制,上午校学生继续在圣公会李兆强小学就读,下午校学生则迁往德田邨千禧校舍至今。
2006:踏入二十一世纪,为配合不断变更的教育政策,维持推动教育工作的优势,本校的会于2006年6月成立新公司,取名为“圣公宗(香港)小学监理委员会有限公司”。现时属下小学共有50间,分布全港各区。
Remove ads
学校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大约 11,254 平方米,属于“超大型”的校园。设有31个课室、1个礼堂、4个操场、图书馆。特别室包括:英语室、小组教学室、STEAM室、常识室、电脑室、视艺室、音乐室、舞蹈室、校园电视台拍摄室。其他设施包括:露天剧场、绿茵园、本草校园。
- G/F:地下有盖操场、一个标准大小足球场、两个标准大小篮球场、排球场、校务处、小卖部、会议室1、会议室2、绿茵园(花圃)、停车场。
- 1/F:一楼有盖操场(多用途场地1/2;多用途场地2有时作乒乓球场用)、五间标准课室、辅导室、108室(分两部份,一部份为音乐室,另一部份为舞蹈室)
- 2/F:五间标准课室、校园电视台、图书馆、STEM室(前身为语言室;语言室有时用作后备电脑室)、常识室、多用途教学室(常作第六课室)
- 3/F:五间标准课室、视艺室、电脑室、校园电视台、模拟驾驶室
- 4/F:礼堂(常作羽毛球场用)、五间标准课室
- 5/F:五间标准课室、礼堂包厢
- 6/F:五间标准课室
注:1–6楼于05室(走廊尽头)后都有一间06室,106用作辅导室,206-606分别为英语室、数学室等(俗称106–606)。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连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