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圣安得烈座堂 (东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圣安得烈座堂(日语:聖アンデレ主教座聖堂,英语:St. Andrews Cathedral)是日本圣公会东京教区的座堂,由加拿大籍传教士亚历山大·克罗夫多·萧(Alexander Croft Shaw)于1879年设立[1][4]:380,座堂现在的建筑是于1996年改建启用。该教区是日本圣公会的11个教区之一,教区内有超过40座教堂,其中多数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后期。
Remove ads
历史
明治天皇在1873年(明治6年)宣布废除对基督教的禁令(高札撤去)后,英国英国圣公会差会(SPG)派遣加拿大籍传教士亚历山大·克罗夫多·萧(Alexander Croft Shaw)和爱尔兰籍传教士威廉·波尔·怀特(William Ball Wright)9月来日传教[2]。二人初抵日本时寄居于福泽谕吉家中,并在东京筑地开设英语私塾(立教学院前身)[2]。后于1875年在灵南坂阳泉寺开始为在日英国人举行弥撒,以及正式对日本人进行传教[2]。萧氏在福泽谕吉协助下于1877年购入现在教会所在的芝荣町(今芝公园三丁目)土地自设居所[2]。其后于1879年6月4日萧氏在购得用地内以红砖筑成圣堂,俗称“公使馆教会”,提供东京在住的英国人英语弥撒和以日本人为对象的日语弥撒[2]。该红砖建筑兴建资金大部份是来自在东京居住的外国人捐助所得[4]:149,由经手工部大学校的英籍法裔建筑师查尔斯·波昂维尔设计[4]:150。其及后于1894年东京地震中损坏,礼拜堂于翌年以临时木造建筑继续运作[2][5]。1886年,爱德华·别克司蒂(Edward Bickersteth)主教来日筹组日本各地教会整合事宜,翌年以圣安得烈教堂为首组建“日本圣公会”[2]。另外,萧氏在主教来日后曾多次前往轻井泽,期间在当地成立教会并另辟避暑别庄[6],被誉为“轻井泽之父”。1902年,萧氏殁后由今井寿道接任牧师[2],日本人信众专用圣堂也于同年落成[2],缓和教堂不敷使用的情况。
Remove ads
1940年,《宗教团体法》实行,各宗教团体被要求整合并向国家主义倾斜,圣安得烈教会更名为“芝圣公教会”[2][7]。1902年落成的圣堂在1944年的东京大空袭中烧毁。二战后以野濑秀敏为首的圣职与信众展开教堂的复原运动,并在圣堂原址信众提供的戸外仓库作为礼拜堂复办弥撒[2]。1948年,圣堂暂移至由水交社赠与的车库改造而成临时礼拜堂兼集会所[2]。圣堂的新建筑在各方援助下于1949年落成[2],并于翌年祝圣[2]。1956年,英语专用的礼拜堂(现圣奥本教堂,St. Alban's Church)落成后,圣安得烈教堂停止举行英语弥撒[1][2]。1986年,圣安得烈座堂正式并入日本圣公会东京教区[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