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联合国大会观察员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联合国大会共有65个观察员。当中包含2个观察员国、5个观察员实体、和58个观察员组织。联合国在联合国会员国之外,还设有观察员制度,邀请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实体参与联合国事务。观察员有权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但是不被允许参与会议中的投票。联合国另还设有永久观察国制度,供非会员国若为任一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会员时,可符合此专门资格。[1]以下列表皆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观察员国
联合国大会可以邀请无正式会员国资格的非会员实体参与联合国,而且曾经发生非常多次。这样的参加者被描述成观察员,其中的一些被更加清楚的解释为非官方会员国观察员。大部份的前非会员国观察员国接受观察员的地位,是因为他们处于申请过会员资格但却无法得到的时期,起因于实际上或者被威胁将被一个或者多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所否决。观察员的权利只由联合国大会授予,不会被安理会否决权否决。观察员国被视为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随时可以依照自由决断递交请愿书申请成为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例如瑞士在2002年9月10日成为正式会员之前的1948年至2002年间,亦是联合国的常任观察员。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视马尔他骑士团为主权实体,而非主权国家。
2015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高票通过决议,允许这2两个现任观察员国和193个成员国一样在联合国总部及其他相关机构驻地升旗。[2]
Remove ads
16个以前的非成员国也被授予观察员地位。[3][4]这些国家中有14个最终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另外两个构成一个特例。[Note 1]大多数前非会员观察员国在申请会员资格时就接受了这种身份,但是由于一个或多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而无法获得会员资格。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后来通过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或通过“一篮子协议”得以克服,在这些协议中,安全理事会同时批准了多个新成员国,正如1955年与十几个国家以及1973年与东德和西德所做的那样 。
- 备注
- 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占领西贡,越南共和国解体,
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在1976年7月2日,决议和
越南民主共和国实现统一。南越和北越结成现代的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于1976年被授予观察员地位。联合国大会第三十届和第三十一届会议的决议和决定未记录授予该决议的决定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观察员身份,但1976年11月26日第31/21号决议提到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常驻联合国观察员”。
越南于1977年9月20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5]
Remove ads
观察员实体
许多实体受联合国大会邀请成为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大会。
联合国观察员实体 | 列为观察员实体时期 |
![]() |
1990年10月16日(A/RES/45/6) |
![]() |
1994年10月19日(A/RES/49/2) |
![]() |
2002年11月19日(A/RES/45/6) |
![]() |
2009年10月20日(A/RES/64/3) |
观察员组织
许多组织被联合国大会邀请成为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大会。当中有些在联合国的美国纽约总部设有常驻办事处,有些则没有,然而这并不影响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6]
在2011年5月通过授予欧洲联盟附加权利的决议中,联合国大会决定可以对允许其成员国发言的任何其他区域组织采取类似的安排。[7]
(上述的欧盟也设有常驻办事处,但不在此赘述)
联合国观察员组织 | 列为观察员日期 |
![]() |
1948年10月16日 (A/RES/253 (III)) |
![]() |
1950年11月1日 (A/RES/477 (V)) |
![]() |
1965年10月11日 (A/RES/2011(XX)) |
![]() |
1974年10月11日 (A/RES/3208 (XXIX)) |
![]() |
1975年10月10日 (A/RES/3369 (XXX)) |
![]() |
1976年10月18日 (A/RES/50/2) |
![]() |
1978年11月10日 (A/RES/33/18) |
亚非法律协商组织 | 1980年10月13日 (A/RES/35/2) |
![]() |
1991年10月17日 (A/RES/46/8) |
![]() |
1995年10月19日 (A/RES/50/2) |
![]() |
1998年10月15日 (A/RES/53/6) |
![]() |
1999年12月17日 (A/RES/54/195) |
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 2000年12月12日 (A/RES/55/161) |
国际发展法组织 | 2001年12月12日 (A/RES/56/90) |
![]() |
2002年11月19日 (A/RES/57/29) |
![]() |
2003年12月9日 (A/RES/58/83) |
![]() |
2004年9月13日 (A/RES/58/318) |
![]() |
2004年12月2日 (A/RES/59/51) |
![]() |
2007年12月6日 (A/RES/62/78) |
南方中心 | 2008年12月8日 (A/RES/63/132) |
![]() |
2008年12月11日 (A/RES/63/132) |
![]() |
2009年12月6日 (A/RES/64/124) |
![]() |
2012年1月13日 (A/RES/66/110) |
![]() |
2016年12月21日 (A/RES/71/1564) |
![]() |
2016年12月21日 (A/RES/71/156) |
Remove ads
联合国观察员组织 | 列为观察员时期 |
![]() |
1981年10月15日 (A/RES/36/4) |
![]() |
1987年10月28日 (A/RES/42/10)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组织 | 1988年10月17日 (A/RES/43/6) |
![]() |
1994年5月24日 (A/RES/48/237) |
![]() |
1997年10月22日 (A/RES/52/6) |
![]() |
1998年10月15日 (A/RES/53/5) |
黑海经济合作组织 | 1999年10月8日 (A/RES/54/5) |
![]() |
2002年11月19日 (A/RES/57/30) |
![]() |
2004年12月2日 (A/RES/59/50) |
商品共同基金 | 2005年11月23日 (A/RES/60/26) |
![]() |
2006年12月4日 (A/RES/61/44) |
![]() |
1999年10月26日 (A/RES/54/10) |
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 | 2001年12月12日 (A/RES/56/92) |
![]() |
1989年10月27日 (A/RES/44/6) |
海关合作理事会 | 1999年3月23日 (A/RES/53/216) |
东非共同体 | 2003年12月9日 (A/RES/58/86) |
国际移徙组织 | 1992年10月16日 (A/RES/47/4)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1996年10月24日 (A/RES/51/6) |
经济合作组织 | 1993年10月13日 (A/RES/48/2) |
![]() |
2003年12月9日 (A/RES/58/84) |
![]() |
2003年12月9日 (A/RES/58/85) |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 2005年11月23日 (A/RES/60/27) |
伊比利亚—美洲会议 | 2005年11月23日 (A/RES/60/28) |
印度洋委员会 | 2006年12月4日 (A/RES/61/43) |
美洲开发银行 | 2000年12月12日 (A/RES/55/160) |
国际移徙政策发展中心 | 2002年11月19日 (A/RES/57/31) |
国际刑事警察组织 | 1996年10月15日 (A/RES/51/1) |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 2001年12月12日 (A/RES/56/91) |
拉丁美洲经济体 | 1980年10月13日 (A/RES/35/3) |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 2005年11月23日 (A/RES/60/25) |
拉丁美洲议会 | 1993年10月13日 (A/RES/48/4) |
![]() |
2006年12月4日 (A/RES/61/42) |
![]() |
1996年12月17日 (A/RES/51/204) |
![]() |
1993年10月13日 (A/RES/48/5) |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 | 2004年12月2日 (A/RES/59/52) |
太平洋岛国论坛 | 1994年10月17日 (A/RES/49/1) |
常设仲裁法院 | 1993年10月13日 (A/RES/48/3) |
上海合作组织 | 2004年12月2日 (A/RES/59/48) |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 2004年12月2日 (A/RES/59/53) |
![]() |
2004年12月2日 (A/RES/59/49) |
Remove ads
专门机构和相关组织
以下联合国专门机构和相关组织在联合国总部设有联络处。
联合国观察员组织 | 列为观察员时期 |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