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吐露港日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吐露港日月》香港文学学者、诗人黄国彬于1983年出版的诗集,发行商为学津书店。内容围绕他1980年代在靠近吐露港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英文系教授的往事。其中一篇诗作《听陈蕾士的琴筝》,与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也许》以《新诗三首》为题,获香港考试局选为1993年至2006年期间香港中学会考中国语文科范文。

听陈蕾士的琴筝

《听陈蕾士的琴筝》写于1982年9月2日,当年黄国彬与思果马料水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许让成楼的中国音乐资料室(后来扩大规模成“中国音乐资料馆”[1])欣赏古筝演奏家陈蕾士的表演。

黄国彬在诗中运用大量意境比喻对陈蕾士的演奏作出描述,例如“如脱兔如惊鸥”、“金色的太阳击落紫色的水晶”等等。

黄国彬及后在1983年8月12日为该诗补上后记,谓他当日犹如化身文人雅士,置身古代中国,虽然他在1983年离开中大,前往香港大学教书,可是对陈蕾士先生的琴声念念不忘。

《听陈蕾士的琴筝》内容深奥,不少学生都认为该诗是会考范文里面最艰深的一篇[2][3][4]。对此,黄国彬亦大表认同,缘于《听》诗意象峥嵘,五色绚烂,学生要理解此诗内容,非要投入大量幻想融入意象不可。[5]

《听》的艰深,被指使学生对新诗产生抗拒感[4][6]。曾有传闻指此诗被选为范文,是由学者黄维梁推荐,但黄维梁否认,并澄清自己推荐的是黄国彬的《沙田之春》及郑愁予的《雨说》,他认为《听》的推荐者可能受到自己在《香港文学初探》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所影响,而他曾经婉转批评此诗不适合学生阅读[7]。2006年考评局宣布翌年中国语文科实行改革,剔除范文,当时作者黄国彬接受访问,坚持此诗适合中四生阅读[3]

Remove ads

二次创作

2008年香港电影《内衣少女》中,艺人王祖蓝饰演的角色有一段描述性爱的对白,是从此诗部分诗句改编而成。[8]

2020年,一本以港式粤语改写过往中学中国语文科范文的书籍出版,书名《香港语文──听陈蕾士嘅秘密》正是演变自此诗名称,可见此诗的代表性。[4]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