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Remove ads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也被称为系膜毛细管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1] 是一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脏"肾小球系膜基底膜(GBM)"增厚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和破坏肾小球。

事实速览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类型 ...

MPGN之肾炎综合征的"原发性肾起因"(primary renal cause)于儿童约占4%而成年人约7%。

它不应该与膜性肾小球肾炎相混淆,"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处于基底膜增厚的状态下,而其系膜是没有此种情况的。

Remove ads

病理

Thumb
肾小体结构图。肾小球外系膜细胞为#5b。A–肾小体,B–近曲小管,C–远曲小管,D–肾小球旁器。1.基底膜(基底层)2.鲍氏囊 - 壁层 3.鲍氏囊 - 脏层 3a.足细胞或有时被称为鲍氏细胞 3b.足梗(来自足细胞的足突) 4.鲍氏囊腔(尿腔) 5a.系膜-肾小球内系膜细胞 5b.系膜-pp肾小球外系膜细胞 6.颗粒细胞(肾小球旁细胞)7.致密斑 8.肌细胞(平滑肌)9.入球小动脉 10.肾小球毛细血管 11.出球小动脉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涉及在肾小球内系膜区的沉积物。

它也是主要的丙型肝炎相关性肾病。

该组织形态学的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包括移植肾小球病(Transplant glomerulopathy)及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外观

肾小球基底膜(GBM)是重建在沉积物之上,在显微镜下造成了电车轨道现象英语Tram track (medicine)的出现。[2] 致肾小球系膜细胞数增加。[3]

类型

有三种类型的MPGN,但是这种分类是比较陈旧的做法、由于MPGN的发病原因模式已经变得较清楚。

I型

I型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是通过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的沉积在肾里所引起的。它的特点是内皮下和系膜免疫沉积物。

它被认为是与经典补体途径(Classical complement pathway)相关联。[4]

II型

II型优选的名称是"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disease)。[5] 大多数情况下致密物沉积病不会显示膜增生性图案,[6] 一份2012年的论文认为DDD是与C3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是有所连续,[7] 其中一个原因是I型到III的分类系统渐渐失去支持。

大多数的情况下,与另类补体途径(Alternative complement pathway)失调有关。[8][9]

MPGN-II的自发缓解是罕见的,大约一半受MPGN-II影响的人在10年之内将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10]

在许多情况下,MPGN-II的病情会发展为玻璃膜疣(drusen/脉络膜基底层透明小疣),而玻璃膜疣是由位于眼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下方的布鲁赫膜(Bruch's membrane)之相同沉积物所引起的。随著时间的推移视力也会变差且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ubretinal neovascular membranes)、黄斑区脱离(macular detachment),以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展。[11]

(参见:依库珠单抗#致密物沉积病 (DDD)(Eculizumab))

Remove ads

III型

III型是非常罕见的,它的特征在于皮下沉积物的混合及I型疾病的典型病理结果。

候选基因已被确定在1号染色体[12]

补体成分3(Complement component 3)是根据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来观察。[13]

注释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