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中县地方派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中县地方派系是位于原台中县(现台中市)的地方派系。主要有台中黑派与台中红派,两个派系在县市合并之前互相轮流当台中县县长、台中县议会议长。如果红派当县长,则黑派当议长;反之亦然,台中县的地方自治呈现“红黑共治”[1]。两派多为泛蓝阵营,依靠国民党恩庇侍从主义而出现。[2]
历史
1951年第一届台中县县长选举时,台湾省临时省议会第一届议员陈水潭与林鹤年二人在首轮投票中分别约得到7万、6万票,因无人过半而须进行二轮选举。竞选期间两人争斗激烈,林鹤年之宣传海报、文宣皆为红色、而陈水潭之宣传海报、文宣皆为黑色。此为台中红派与台中黑派的由来。最后由红派的林鹤年当选首届台中县县长。[4]
到了1954年第二届台中县县长选举,黑派的陈水潭同额竞选当选。此后,台中县便由红黑两派轮流执政,而县长及议长也分别由不同派系人士担任。1972年第七届台中县县长选举时,红黑两派正式达成共识,由双方轮流执政,并推出双方皆可接受之人选[5]。
除红黑两派以外,杨派、民进党等势力在1980年代崛起。杨天生获国民党提名参选国民大会代表,以工业团体代表当选。他在政坛中广结良缘,逐渐形成红、黑两派以外的第三势力。民主进步党在1986年成立后于台中县设立党部,开始发展自身势力。[6]
红黑两派轮流执政的惯例于1989年被打破,彼时红派廖了以当选县长,正副议长选举却也由红派人士拿下。1993年廖了以连任,黑派与民进党及杨派合作夺回正副议长失败。在这两次县长选举中,民进党推派的杨嘉猷皆获部分黑派支持及资金赞助。种种因素使两派逐渐对立。[6][7]
1997年第十三届台中县县长选举,两派分裂。国民党报准黑派郭荣振、红派徐中雄参选,而红派刘铨忠脱党参选,而徐中雄获廖了以支持。最后导致民主进步党的廖永来当选。台中县议会仍由红黑两派囊括绝对多数席次,故正副议长选举中,红黑两派再次合作,最终由黑派颜清标、红派张清堂二人当选正、副议长。双方转为“红黑共治”而非轮流执政。[5]
2001年,国民党提名黑派黄仲生参选第十四届台中县县长选举。此次选举,红黑两派合作,顺利击败欲连任的廖永来。黄仲生当选后,任命红派的陈茂渊为副县长。而台中县议会正副议长选举中,红派张清堂当选议长、黑派陈芳隆当选副议长。至此,“红黑共治”正式确立。[5]
红黑共治之惯例一直延续至台中县市合并,但自颜清标后黑派势力衰退,再无黑派担任议长。而在第一届台中市议会中,原属县区的议员组成次级团体,吸纳原市区议员加入。但双方后因预算、理念问题决裂。而时任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因非属县区派系,在市议会中和县区议员因预算问题出现冲突。[2]
Remove ads
红派
- 红派:林派(雾峰林家)
黑派
其他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