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市立信义国民中学
位于台北市信义区之一所公立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北市立信义国民中学(英语:Taipei Municipal Xin-Yi Junior High School,缩写XYJH),简称信义国中、信中,位于台北市三张犁,邻近台北医学大学、信义计画区,附近有象山公园、三张里公园、台北信义运动中心等设施。
此条目缺少有关学校的信息。 (2020年3月28日) |
Remove ads
历任校长
校史
1983年8月25日,奉台北市政府72教二字第三七三八九号函准予自七十二年八月一日成立台北市立信义国民中学筹备处,由教育局督学兼代西松国中(今西松高中)校长郭明传任筹备主任。
1985年6月30日,第一期校舍工程(伦理、民主、忠孝、仁爱楼)竣工。
1985年7月,七十四学年度首次招收新生十三班。
1987年10月8日,新建活动中心基础工程中,发生两名孩童不慎溺毙于地下室旁积水处,被迫停工。
1986年5月20日,第二期校舍工程(信义、科学楼)竣工,校刊《信义青年》创刊号发行。
1987年7月,露天七水道游泳池竣工。
1988年4月17日,台北市松山区[注 2]全面运动大会在信义国中举行,由松山区体育会主办,学校安奉先总统 蒋公铜像揭幕典礼,敦请许水德市长莅临剪彩。
1988年12月6日,学生活动中心竣工。
1989年6月10日,和平楼竣工。
1992年6月16日,力行楼校舍工程落成启用。

- 81学年度起一年级新生实施男女合班。
- 81学年度,本校学生达3098人,为历年之最。
1994年10月22-28日,台湾区运动会假信义国中为选手村,是月19-29日停课。
1999年9月21日发生九二一大地震,校舍多处龟裂毁损,信义楼西侧鉴定为危楼,后信义楼厕所拆除。
- 8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始,实施荣誉班制度(获得荣誉班之班级,可于校方指定日期著便服到校)。
2001年10月2日,信义社区大学开课。
2004年,温水游泳池启用。
2007年12月14日,门牌与地址由庄敬路423巷8弄1号改为松仁路158巷1号。
2016年4月发行最后一本实体校刊《信义青年》30期后,改采《台北市立信义国中电子校刊》Facebook粉丝专页为校刊,实体校刊走入历史[2]。
2016年10月30日,台北市长柯文哲巡视顶楼小田园。
2017年8月1日蒋佳良校长上任后,积极推行礼貌运动,以“洒扫应对进退”作为中心要旨,“眼到口到心到”为打招呼之准则,学生向师长来宾问好之风逐渐形成。于是同时,蒋校长推动准时到校运动,透过抽奖激励学生准时到校。
Remove ads
校徽
- 校徽外形犹如一个“中”字,它的涵义是指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学。“中”字中央一竖,上端形状像钢笔的笔尖,意思是要同学努力用功;下端三横是指学制三年,同时也含有集智、仁、勇于一身之意;十字两旁方格部分,正像一本摊开的书籍,意思是要同学们认真读书。方格若分左右两边单独来看,则又像古代的武器“戟”,左右两支,一方面表示培育文武全才的好学生,同时它也是胜利的符号。“中”字上有一“信”字,就是指校名:信义国民中学。“中”字上端的梅花是中华民国的国花,中间是台北市市徽[注 3]。
- 校徽若依色彩来看,梅花的白色是指清廉崇高的人格。内部的浅绿色象征青春活泼,朝气蓬勃,前途充满希望。“中”字的方格是深绿色,指台北市四面群山围绕,是个盆地,外围的蓝灰底色则象征自由与正义。中间的“信”字是金黄色,表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担起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
- 学校正门东侧,伦理楼LED跑马灯上方及力行楼北侧皆有校徽,惟力行楼北之校徽著色错误,另外活动中心南侧外墙本有校徽,今不存。
- 校徽原为黄色的部分现在往往被绘为橘色。
- 校徽可以尺规作图的方式完成,步骤在1986年5月20日出刊之《信义青年创刊号》有说明。
注解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