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更生院

戒毒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5.060510°N 121.513068°E / 25.060510; 121.513068 台北更生院台湾日治时期1930年设立的鸦片成瘾的戒断矫正的机构,位在台北市日新町三丁目(今大同区凉州街28号),隶属于台湾总督府警务局。台北更生院在二战后由宪兵司令部第四团团部进驻,曾涉及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在1954年则成为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会址,此建筑则在1994年拆除。国家人权博物馆将此处列为不义遗址之一。

沿革

关于台湾日治时期鸦片政策,初期是推行“渐进政策”及“阿片专卖制度”,在1898年实施《台湾阿片令》,鸦片成瘾者在经公医诊断确认后,才能申请特许证以购买鸦片。然而随著鸦片贩售的收入减少,台湾总督府于是在1929年1月9日修正《台湾阿片令》,放宽阿片牌照的审核;但此举引发了台湾阿片特许问题,使蒋渭水筹组的台湾民众党国际联盟抗议总督府的鸦片政策。在国际联盟的压力下,台湾总督府于是改采行强制矫正的“禁断政策”,首先在1929年12月23日开始对鸦片的秘密吸食者进行调查,并在1930年1月15日公告设立“台北更生院”,先在中央研究所内设置临时的矫正所,并在3月28日移转到修建完工的“台北更生院”,亦逐渐在各地的台湾总督府立医院设置矫正科[1][2]。台北更生院自1930年开设至1941年3月底,总计曾收容过8,682人,包含本岛人、内地人、中国人[3]

台北更生院的特色之一,是具有完整的设备和研究人员,可说是东洋第一的鸦片戒治医院;以朝鲜的吗啡中毒者救疗所、大连市关东厅立救疗所为例,其无配置研究人员,设备也不及台北更生院完备[4]

更多信息 名称, 开设日期 ...
Remove ads

建筑

台北更生院的建筑原为台南人林清月设立的“宏济医院”,宏济医院是台湾的第一家私立综合医院,而医院建筑在1918年完工。宏济医院在之后因无法偿还向银行的借款债务,产权于是被台湾贮蓄银行收归,而台湾总督府在1930年向其承租,在此设立台北更生院,作为收容鸦片和毒品成瘾患者的机关[5]

二战后,台北更生院在1945年11月改制为“台湾省立戒烟所”,并搬到台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林家曾向政府收回台北更生院的产权未果,并在之后由宪兵司令部第四团(简称宪四团)团部进驻[5],其主要任务是兼是在台的投降日军和协助警察维持秩序,也是为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执行部队之一,及1950年代枪决政治犯的主要部队,而此处也曾是监禁政治犯的场所[6]。1954年,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设立于此,委员会在1991年解散后,将此处归还给台湾第一银行,然而在内政部于1994年办理古迹审查前,遭第一银行连夜拆除[7]

Remove ads

院长

以下为台北更生院历届院长,然而实际管理则由台湾第一位医学博士杜聪明负责[8]

  • 下条久马一:1930年至1940年
  • 土光加寿男:1941年
  • 曾田长宗:1942年至1944年[9]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