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友谊大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友誼大橋
Remove ads

台湾友谊大桥(西班牙语:Puente de La Amistad de Taiwán)是一座位于哥斯大黎加北部瓜纳卡斯特省卡尼亚斯杜尔塞斯区尼科亚县之间18号国道,跨滕皮斯克河的桥梁,既供车辆通行,也提供行人通行的通勤通道。毗邻帕洛贝尔德国家公园。该桥于2003年4月竣工,为中美洲地区第一座斜张桥。

事实速览 台湾友谊大桥, 坐标 ...

该桥梁具有现两种不同的建筑系统。主要部分采用钢箱梁桥结构,搭配铺有一层沥青的混凝土承重板,由八个桥墩或支柱支撑。而其馀部分则以钢拉索为支撑,呈现出扇形设计的斜张桥风格。据统计,每天约有约4,000辆车辆通过该桥。

Remove ads

沿革

台湾友谊大桥是一项由中华民国资助和设计的援建工程,由荣民工程公司承建,亚新工程顾问集团负责设计[1],同时有哥斯达黎加的工程师和工人参与其中。该桥的地理位置横跨坦皮斯克河口,连接瓜纳卡斯特省的卡尼亚斯州和尼科亚州,2001年7月,特地安排于施工现地举行命名典礼,将大桥命名为台湾友谊大桥。[2]

该桥梁于2003年4月10日完工,并于同年7月25日举办竣工通车典礼,由哥斯大黎加总统白契科中华民国大使王飞共同主持。[3][4]。成为促进首都圣何塞尼科亚半岛各地区的重要枢纽,包括科瓦诺区圣克鲁斯县奥汉查县勒班陀县西班牙语Lepanto_(Puntarenas)尼科亚县帕克拉县西班牙语Paquera卡里略县南达尤雷县等地。在桥梁建成之前,通行此路线需要透过渡轮穿越坦皮斯克河,或是走长途的替代陆路路线。

2007年,哥斯大黎加前总统奥斯卡·阿里亚斯因商业优势而与中华民国断交[5],转而与中国建交之后,这座桥被当地人戏称为“背刺桥”(Puente de la apuñalada)[6],2012年9月5日,受到2012年哥斯达黎加地震的影响,该桥梁部分结构受到损坏,但其结构并未受到严重影响。

2021年,哥斯达黎加立法系统推动一项法案,推动将桥的名称更改为“伊曼纽尔·阿乔伊·陈友谊大桥”。该提案指出旨在纪念瓜纳卡斯特省的议员伊曼纽尔·阿乔伊·陈(Emanuel Ajoy Chan)。[7]

Remove ads

技术

台湾友谊大桥的建造历时近三年,并使用包括18,000立方米的混凝土和3,000吨的钢筋,其中总造价高达1000吨,预估成本为2700万美元。其中工程自2000年7月25日开工,到2003年4月10日结束。[8]大桥所需的建材,包括全套管打桩机、水中围堰钢板桩、斜张桥的钢构件均从台湾所运达。[9]混凝土砂石、柏油等物质则由哥斯大黎加提供 [10]

友谊大桥的主体结构包括悬挂钢索跨度和带有支撑柱的桥梁结构。悬索部分由长度分别为170公尺和90公尺的两段组成,这两段悬索结构支撑于一座高达80公尺的索塔上。整座桥的总长度达780公尺,并拥有8根支柱和桥塔,这使得友谊大桥成为当地最长的桥梁之一。大桥周边还设有一座纪念碑。

另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