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开放国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开放国会是中华民国立法院之开放国会政策。开放国会愿景,以更为公平、近用、需求为方向,涵容任何族群、语言、性别、教育背景、城乡与地区、各类无障碍之需求,让资讯易读易懂,以降低取得门槛。
推动历程(2020–2024年)
5月19日,立法院第10届第1会期第13次院会无异议通过无党籍立法委员林昶佐等提案“立法院与民间协力推动开放国会行动方案”决议案[1]。
6月2日,在时任立法院院长游锡堃及各党团代表的支持下,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启动《开放国会行动方案》。推动该提案的林昶佐表示,台湾虽然不是“开放政府伙伴关系联盟”(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的会员国,但几乎每年都会邀请台湾参与年会,希望借由开放国会行动方案的启动促成台湾与国际的连结。林昶佐并强调,中国政府因为不开放透明,无法在该组织打压台湾,这是台湾深化民主的好机会[2]。
6月至11月10日间,以“官方+民间”对等合作模式撰写行动方案,召开过至少21次各式实体及线上会议,历经2轮撰写及2次公开阅览后,提出5大主题20项开放国会承诺,宣示台湾愿意遵守国际标准并公布中英文版行动方案,是官方与民间合作创举,有专属网页完整呈现工作历程与各项成果,更是进一步拓展国会外交的敲门砖。
Remove ads
3月9日,游锡堃宣布,台湾首部《开放国会行动方案》正式于立法院官网上线,他表示,期待透过《开放国会行动方案》落实,能为台湾留下一个功能更完整、组织文化更开放、也更方便人民参与的国会,相信推动开放国会政策,是一个正向循环的开端 [3][4]。《开放国会行动方案》五大主题,包含“透明化:开放国会原则价值”、“公开化:便于取得利用的国会资讯”、“国民化:便于人民参与的国会”、“数位化:数位化的国会”、“教学化:国会识读与教育”,与民间共同提出20项开放国会承诺事项。
定期召开会议,持续推动开放国会。
5月,“台湾开放国会行动方案2021-2024独立报告机制”审查报告完成。
9月7日,监察院秘书长朱富美、立法委员兼开放国会联络人(Parliamentary Point of Contact)林昶佐及国发会副主委高仙桂一行于爱沙尼亚出席2023年“第8届开放政府伙伴关系联盟”全球峰会(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Global Summit),并由驻拉脱维亚大使李宪章等赴爱国首都塔林全程接待并陪同出席相关会议[5]。林昶佐说明,这是台湾第一次出席OGP峰会,也是台湾第一次正式参与Open Parliament Day国际论坛[6]。
11月9日,立法院长游锡堃于开放国会成果记者会表示,开放国会是他上任以来,列为国会行政重要工作之一,20项承诺已完成17项,看到许多具体成果深感安慰[7][8]。
立法院开放国会委员会
自2020年5月起,立法院设置“开放国会委员会”,由立法院秘书处、各政党立法院党团代表、非政府组织、开放国会相关学者专家等共同组成,专责推动、研讨开放国会事务。开放国会委员会(除筹备委员会外)民间成员进行公开征选,先自(推)荐报名,再由委员会全体委员票选选出;民间成员占多数的组成比例也特别强调公民参与、公私合作的重要性。
开放国会筹委会委员19席,其中立法院7席,民间成员12席。第一届第1期委员24席、第2–4期25席;其中立法院7席(立法院代表1席、秘书处国际事务小组1席、开放国会联络人1席、各党团代表4席),民间成员18或19席[9]。
第一届委员任期均至2024年1月止,目前已无运作。
独立审查报告
台湾开放国会行动方案2021-2024独立报告机制(Independent Reporting Mechanism, IRM)审查报告,系由乔治亚籍独立研究员Nodar Kherkheulidze及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博士后研究员高韵茹依照OGP规范进行分析及撰拟,经纽西兰籍独立研究员Keitha Booth同侪审查及修订,并且依照OGP规范对外公开征询公众意见完毕。报告内容针对本院开放国会行动方案20个承诺事项之执行内容进行评估,分析未来机会与挑战,以及提出执行建议[10]。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