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舞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词源
中国古代,伎通妓。演奏乐器、进行歌唱、舞蹈表演的艺人统称为乐伎。进行舞蹈表演的艺人称为舞伎。又因中国传统表演艺术中,存在“乐舞不分”的特点,其概念被包含在“乐伎”的概念中,并不单独出现,少见舞伎一词[1]:7。舞伎与歌伎又可合称歌舞伎[2]:128。
历史
中国舞历经发展到唐朝时,因宫廷文娱活动繁盛,最优秀、最知名的歌伎、舞伎都活跃于宫廷。即是宫伎。到宋朝时,因商业繁荣,推动宋朝社会的商业代进程,使文娱活动从上层社会推广至民间。文化活动更为世俗化,最优秀、最知名的歌伎、舞伎来自民间。此时的歌舞伎,不单以“色相”取胜,更重视个人才艺[2]:128。
包括舞伎在内,宋朝女性相比唐朝,更为瘦弱,服饰更为封闭保守。同时,文人描绘的舞伎年龄普偏小[3]:36—37。
北宋时,缠足兴起,舞伎亦会缠足而舞[3]:36。舞伎会将脚尽量缠紧、缠小,但不会使脚部骨头严重变形,以免影响跳舞。舞伎缠足后,即可直接穿袜而舞,也可着鞋而舞。有说认为缠足始于南唐李煜的宫娥窅娘。相传窅娘缠足而舞,舞姿轻盈灵动。有当代研究者推测,宋代缠足可能起于宫中舞伎,及至妃嫔,逐步影响皇族官员家眷,仍至整个社会。而缠足自北宋兴起,至两宋之交,舞伎赤足而舞已成为边缘化的现象[4]:13—15。
宋时,男性文人对舞伎持有双重态度。他们一方面将舞伎身体唯美化、审美化,将舞伎看作“从仙界下凡的仙女”,另一方面,对舞伎的持有轻蔑之意与物化的赏玩态度[3]:40。
Remove ads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