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护国般若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护国
历史
般若寺始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原位于长春西四马路。当时长春市佛教界迎请倓虚法师开讲《金刚般若经》和《般若心经》皈信四众,并创建寺院,遂取“般若”为寺名。当初经过几年努力,天王殿、大雄宝殿相继建成,佛像也塑建完毕,正准备举行开光典礼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满洲国定都长春后,修路要通过般若寺,刚刚建成的寺庙被迫全部拆除,搬迁到现址西长春大街重建。
大同元年(1932年),澍培法师来到般若寺,接替倓虚法师主持建寺工程。大同三年(1934年)满洲国改政体为帝制,改国号为“满洲帝国”。康德元年(1934年)敕赐寺名为“护国般若寺”。直到1936年,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殿堂才相继完工,当年举行了开光典礼,澍培法师任首任住持。重建后的寺院占地1.4万平方米。1936年,般若寺还举行了首次传戒法会,有1300多人受戒,在东北佛教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般若寺南门一街之隔的地方原为建于1941年的造福观世音菩萨道场,占地6700多平方米,高大的观世音菩萨站立在莲花宝座之上。道场于1944年隆重开光,成为佛教界的一次盛会。道场和观音像毁于文革。
-
满洲国时期的护国般若寺
-
山门
-
钟楼
-
天王殿
-
大雄宝殿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 名刹古寺自助游编写组. 名刹古寺自助游 (M) . 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5年: 104–106. ISBN 7-80128-748-7.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