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跳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跳水是国际公认的竞技运动之一,分为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两种,运动员在1m、3m跳板或5m、7.5m、10m跳台做出指定动作。这项竞技运动是由世界水上运动总会 World Aquatics ( 前称 国际泳联 FINA)管理,并每四年更新一次规则。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5年7月17日) |
![]() |

另外,非由国际泳联管理的竞技跳水有悬崖跳水。由运动饮料赞助的极限跳水比赛,每年巡回不同国家的风景名胜进行赛事,赛事结合表演和竞赛两种性质。
高台跳水 由 201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 引入,分男女两项,男子 27 米, 女子 20 米跳台上 比赛 同样由 世界水上运动总会 World Aquatics 管理 。
而非竞技跳水包括花式跳水及花式高台跳水等等,多以表演性质为主。
起源

跳水的历史非常久远。从人类掌握了游泳技能后,就开始有了简单的跳水活动。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古希腊花瓶上就有描绘一群可爱的小男孩正头朝下作跳水状的图案。中国在宋代出现了名为“水秋千”的简单跳水器械。17世纪,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中海、红海沿岸一带的港口,盛行从岸上、桅杆上跳入水中的活动。同时瑞典与德国的体操运动员为了要安全的练习空中滚翻的动作,在水边的架上练习。
现代跳水运动始于20世纪,当1900年瑞典运动员在第2届奥运会上表演了跳水,1904年在圣路易斯奥运会上,跳水首次列入奥运会项目 当时 设有 跳水跳远(Plunge for distance) 及 跳台(10米台)跳水。1908年跳板跳水(3米)首次列入奥运会项目并制订较完善规则,以替代 跳水跳远 比赛。1912年于斯德哥尔摩的第五奥届运会上增设了女子比赛项目,而到2000年雪梨奥运会增加双人跳水跳台及跳板项目。
现代竞技跳水是随著其它欧美体育在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1979年以来,中国选手在各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世界跳水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加拿大等。跳水运动要求有空中的感觉,协调,柔韧性,优美,平衡感和时间感等素质。
跳板所谓1米或3米是指板面距离水面的距离,误差不得超过5%,板面宽为50厘米,长为4米,板面必须防滑,板面应与水面平行,角度误差不得。
Remove ads
跳台高度

即距水面的距离误差也是不得超过5%,台面至少要长6米,宽2米,台面要防滑,前端要伸出池内1.5米,台座要缩入池沿1.5米,在距离台前端垂直线后方1米、前方10.5米、左右各4.5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水深至少要达到4.5米。
跳水池底要平滑,坡度不得超过45°,池面水不能平稳,要保持波动,以使运动员可以看见水面。
选手衣著及装备
男运动员通常穿着竞赛型三角泳裤 作赛,而女运动员则穿着单件式连体泳衣。所有泳衣必须符合基本体面 , 泳衣设计限制不得覆盖颈部,亦不得延伸至肩膀以下或膝盖以下。
部分选手亦会配戴护腕,以减低手腕受伤的机会。
动作
跳水动作根据运动员起跳前站立的方向和起跳后身体运动的方向,分为以下6个组:
- 第1组:向前,面对泳池向前跳水。
- 第2组:向后,面对板(台)向后跳水。
- 第3组:向外/反身,面对池反身跳水。
- 第4组:向内,面对板(台)向内跳水。
- 第5组:转体跳水。
- 第6组:臂立跳水 (仅在跳台跳水中采用)。
跳水动作的姿势:
- 直体(用“A”表示)
- 屈体(用“B”表示)
- 抱膝(用“C”表示)
- 翻腾兼转体的任意姿势(用“D”表示)共4种。
(翻腾兼转体的任意姿势只限跳板一周至一周半翻腾之转体动作,及跳台臂立一周至二周翻腾之转体动作例子如5132D,6124D,其实所谓任意姿势并不是指任何空中姿势,而是在翻腾兼转体中运动员可以选择直体A、屈体B或抱膝C进行翻腾,而难度系数不会因为使用的姿势而改变。详细请参考动作难度系数方程式)
每组的跳水动作都有自己的号码数,以表示动作组别和翻腾转体的周数。例如:1至4组动作的号码均采用3位数。
第一个数代表动作组别,第二个数代表飞身动作(如果第二位数是“0”,则表示没有飞身动作),第三个数代表翻腾周数(以“1”为半周,“2”为一周,“3”为一周半,以此类推)。例如“201”,表示第二组向后跳水翻转半周;“305”,表示第三组反身翻腾两周半;“113”,表示向前飞身翻腾一周半。
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4位数。
第一位数表示第5组(特指转体跳水)。第二位数表示翻腾转体的方向(即前说之1至4组);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第四位数表示转体周数,计算方法同前。例如:“5136”动作中,“5”表示第5组转体跳水,“1”表示用第1组向前跳水的方向完成翻腾转体,“3”表示翻腾一周半,“6”表示转体三周。再如“5337”动作是指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第3组反身跳水方向完成翻腾转体,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半。
第6组臂立动作也采用3位数。
第一位数表示第6组(特指臂立跳水);第二位数表示臂立跳水的方向;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计算方法同上)。例如“614”动作中“6”表示第6组臂立跳水,“1”表示采用第一组向前跳水方向翻腾,“4”表示翻腾两周。再如“632”,是指第6组的臂立跳水动作,用反身跳水方向翻腾一周。
臂立跳水
臂立转体 采用4位数表示。
Remove ads
动作难度系数是表明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易程度。国际跳水竞赛规则为每一个跳水动作确定了相应的难度系数,它根据动作组别、竞赛项目(跳板、跳台)、高度、动作姿势和翻腾转体的周数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其数值。运动员跳水时,动作简单,难度系数就低;动作复杂,难度系数就高。
例如:3米板103B,难度系数为1.6。10米跳台的307C,难度系数为3.4。
对于同一动作,因高度不同,难度系数也有区别。例如同是405C,1米板的难度系数为3.0,3米板的难度系数为2.7。目前,国际跳水竞赛规则难度表上列出的最高难度动作是;3米板209B难度系数4.8;10米台309B与638B难度系数皆为4.8,转体为5156B 3米板 3.9及5275B 10米台 4.2。[注 1]
动作难度系数的计算由五个数据相加组成,包括 A 翻腾周数 + B 空中姿势+ C 转体 + D 组别 / 高度 + E 入水面向
详细请参考动作难度系数方程式
比赛项目
跳水比赛一般设男、女跳板跳水、跳台跳水和双人跳台/板8个项目。跳板跳水比赛分为1米及3米跳板上进行,但是奥运会只有3米板无1米板。
男子跳板:跳水比赛跳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从臂立跳水以外的不同组别中选出,剩馀的1个动作可选自任何组别。
女子跳板:跳水比赛跳5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从臂立跳水以外的不同组别中选出。
跳台跳水比赛可在5米、7.5米和10米跳台上进行,但是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及国内重要的跳水比赛,只限在10米跳台。
男子跳台:跳水比赛跳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需从6个不同组别选出6个动作(即每一组动作皆需出现,尤其是臂立跳水)。
女子跳台:跳水比赛跳5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需从6个不同组别选出5个动作。[注 2]
女子双人跳台/跳板跳水比赛跳5个动作,其中首两个基本动作不论难度系数多少均定为2.0,及无难度系数限制的3个动作。5个动作需由5个不同组别选出[注 2]
男子双人跳台/跳板跳水比赛跳6个动作,其中首两个基本动作不论难度系数多少均定为2.0,及无难度系数限制的4个动作。6个动作需从5个不同组别选出[注 2]
双人跳台/跳板跳水比赛 运动员需两人同时演出相同的动作(包括空中姿势)。
另外,双人跳板跳水比赛中所有向前动作均需使用走板方式完成动作(向前及反身及转体动作向前动作)。[注 2]
于2015年在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引入 。
每队由至少一名男选手与一名女选手组成,最多不超过四名选手。所有选手必须来自同一代表队/国家(Federation)。每场比赛需完成6个动作,来自6个不同组别,无难度系数限制。[1]
女选手完成2个动作, 男选手完成2个动作, 男女组成混合双人组完成2个同步动作 。
跳水场地配置 及 比赛轮次安排:
1995年FINA跳水世界杯引入, 每组由一名男选手与一名女选手组成,来自同一代表队/国家。可于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世界杯等赛事中举行。[1]
每场比赛包含5轮动作,需从5个不同组别中选出 ,首两轮:基本动作,难度系数一律为 2.0 ,后三轮:无难度系数限制,
可进行的场地包括 3米跳板 与 10米跳台 共两项。其他要求与则与双人跳水项目一样[1]
裁判及评分
跳水比赛的评分裁判有7人制和5人制两种,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跳水比赛及国内重要比赛时,必须有7名裁判员评分,其它一般比赛可由5名裁判员评分。 双人跳水比赛的评分裁判为11人制和9人制。
跳水比赛满分为10分,可用0.5分给分。
评判时,裁判员按以下标准评分:[注 2]
在比赛中,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开始动作、助跑(即走板、跑台)、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动作来评定分数。因此,运动员在比赛时助跑应平稳,起跳要果断有力,起跳角度要恰当,并具有一定高度;空中姿势优美,翻腾、转体快速;入水时身体与水面垂直。
运动员入水的水花一般认为越小越好。亦称为压水花技术,压水花的确可以使整个动作完成得更完美,但它毕竟只是跳水运动中的一个环节,不能片面地仅以水花是否压得好来判定整个动作完成得好不好。 对裁判在观看跳水时必须记住每一个元素, 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评判,而不应过分强调任何单一元素。这种评判方法在入水方面尤其适用。如果跳水运动员以垂直且无水花的方式入水,则很容易原谅之前的缺陷。虽然良好的入水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但跳水动作的所有部分必须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评判。[2]
五名裁判员打出分数以后,先删去最高和最低的无效分(两者属无效分),剩下三名裁判员的分数加起来得出的数字乘以运动员所跳动作的难度系数,便得出该动作的实得分。
例如5名裁判员的评分分别是
5.5 + 5.0 + 5.0 + 5.0 + 4.5 = 15.0(总和)X 2.0(难度系数)= 30.0(实得分)
(注:删去数字是无效分。下同。)
方法与五名裁判员评分方法相同,先删去各自两个最高和最低的分数(即四个无效分),剩下三名裁判员的分数相加再乘以运动员所跳动作的难度分数,便得出该动作的实得分。
共
10.0 + 10.0 + 9.5 + 10.0 + 10.0+ 9.5 + 10.0 = 30(总和)X 3.4(难度分数)= 102(实得分)[注 3]
比赛结束后,把所跳动作的实得分相加,便是该运动员的总分。总分最高者为优胜,如两人或两人以上总分相等,则名次相同。
双人跳水比赛的评分裁判为11人制为9人制,每种评分方式中均分为动作裁判(E-Execution)及同步裁判(S-Synchro)。
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需为11人制,而其他比赛如裁判人数许可亦应以11人制为先。
运动员一动作裁判组(E)3名、运动员二动作裁判组(E)3名及同步裁判组(S)5名。
动作裁判(E)由6人组成,分3个裁判一组。每组裁判个别给予单一运动员的动作分数,如正常比赛。裁判无需理会另一人之动作或两人是否同步。
同步裁判(S)由5人组成,裁判只需给予两名运动员的同步分数即两人开始动作、助跑、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动作是否同步。
2组动作裁判(E)组个别删去最高和最低的无效分,同步裁判(S)5人先删去最高和最低的无效分,馀下2个动作裁判有效分及3名同步裁判有效分之和除以5乘以3(或乘以0.6)再乘以运动员所跳动作的难度系数,便得出该动作的实得分。
例如 :
动作裁判组一 [5.0, 5.0, 5.5]
动作裁判组二 [4.5, 5.5, 4.5]
同步裁判 [6.0, 5.5, 5.5, 5,4.5]
有效分总和 = [5.0] + [4.5] + [5.5 + 5.5 + 5] = 25.5
实得分数:
25.5(总和) X 0.6 X 2.0(难度)= 30.6(实得分)
同步裁判由5人组成,裁判只需给予两名运动员的同步分数即两人开始动作、助跑、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动作是否同步。 动作裁判由4人组成,分2个裁判一组。每组裁判个别给予单一运动员的动作分数,如正常比赛般。裁判无需理会另一人之动作或两人是否同步。
动作裁判4人删去最高和最低的无效分,同步裁判5人删去最高和最低的无效分,馀下2名动作裁判及3名同步裁判的分数之和除以5乘以3(或乘以0.6),再乘以运动员所跳动作的难度系数,便得出该动作的实得分。 例如 :
动作裁判 [5.0 + 5.0 + 5.0 + 4.5]
同步裁判 [6.0 + 5.5 + 5.0 + 5.0 + 4.5]
有效分总和 = [5.0 + 5.0] + [5.5 + 5.0 + 5.0] = 25.5
实得分数:
25.5(总和)X 0.6 X 2.0(难度) = 30.6(实得分)
历届跳水冠军
奥运会历届跳水冠军
男子
女子
世界游泳锦标赛历届跳水冠军
男子
女子
跳水世界杯历届跳水冠军
男子
女子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