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芷江受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芷江受降,也称芷江洽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于湖南芷江(城东七里桥村磨溪口)机场,标志中华民国的抗日战争战斗结束的仪式。蒋介石原定于江西玉山机场受降,因大雨冲刷跑道改于芷江受降[1]。[2]。 当时选在芷江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当时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是保卫重庆之军事重镇,同时也是湘西会战之战略总部[2]。
背景
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战斗最多、最惨烈的主战场之一;侵华日军动用总兵力35%夹击湖南,而中华民国国军总兵力四分之一集中在湖南抵抗,中日双方在长沙、常德、衡阳、湘西进行了4次大规模绞杀战[2]。当时陈诚建议把中国分为北平、南京、广州三个区来受降,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向总司令何应钦将军建议,中国战区只有一个日本指挥官冈村宁次,他该向谁投降?当时同时芷江既是前方的后方,又是后方的前方,在此受降最适宜。蒋中正最后采纳了其建议,陆军总部一部分人员开始到达芷江准备受降[3]。
1945年8月18日,蒋中正致电冈村宁次,要求他和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须于8月21日携带驻中国、台湾、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内所有日军战斗序列、兵力位置及指挥区分系统等表册到达芷江[4]。
受降经过
1945年8月21日,一架日军三菱百式运输机在一队中国空军的P-51战斗机“押送”下,载著日军代表到芷江。[2]日军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参谋桥岛芳雄中佐和第13飞行师团参谋前川国雄少佐(翻译木村辰男),在芷江面见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副参谋长冷欣以及中国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2],对于蒋中正8月18日的各地兵力配置图要求,今井武夫表示台湾和越南不属中国派遗军指挥,无法提供,命机师拿出驻华兵力配置图[5][4]。中方宣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致冈村宁次的中字第一号备忘录,内容提及何应钦奉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之命接受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的日军投降等事项,附上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及受降主官(台湾主官待定)分配表[6][3],要求今井转交冈村,今井在接受备忘录证书上签名盖章[5],表明会配合国军在南京设立国军前进指挥所。[7]
Remove ads
纪念
民国35年(公元1946年),在受降地点芷江七里桥建有芷江受降纪念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