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芽笼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芽籠東
Remove ads

芽笼东(英语:Geylang East),是位于新加坡东区的一个地区性社区与住宅区,隶属于芽笼规划区,邻近友诺士(Eunos)、麦波申巴耶利峇。该地区常被视为“友诺士”的一部分,惟在官方地名与地图上仍保留“芽笼东”之名称。芽笼东涵盖面积约 2.58 km²,截至 2024 年常住人口估计 32,820 人,人口密度约 12,730 人/km²。[2]

事实速览 芽笼东, 其他语言转写 ...

芽笼东为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于1970至80年代开发的公共住宅社区之一,现今以中高密度的HDB组屋、邻里中心、熟食中心与社区设施为主,为东部成熟住宅区的代表。区内设有友诺士地铁站(Eunos MRT Station)、芽笼东社区俱乐部芽笼东公共图书馆等设施。[3]

尽管行政上属芽笼规划区,芽笼东仍具有一定的社区独立性,并与周边地区(如友诺士、芽笼士乃)共同形成新加坡东部的重要生活圈。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市中心樟宜机场,区内交通便利,通勤人口众多,社区族群分布多元,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成熟社区之一。[4]

Remove ads

沿革

芽笼东原始为一片“葱茅园”—最初是滨海沼泽地,被当地马来社群用于种植香茅,因此得名芽笼河沿岸的东部地带,包括今天的芽笼东、友诺士、甘榜乌美等地区。[5]

1960–80年代:公共住宅启动

1960年代,新加坡政府于东部展开大规模公共组屋发展。芽笼东首批HDB建案始于友诺士一带土地收购与组屋重建计画,1970年代组屋逐步落成,成为承载低中收入家庭的重要住宅区。芽笼东邻里中心于1977年开始动工,1978–79年间吸引第一批熟食摊位与商店进驻,部分摊贩至今仍维持营运,构成浓厚社区氛围。[6][7]

1980年代以后:社区设施与基础建设完善

1980年代初,该区逐步整建公共设施与商业中心,并于1988年7月26日启用芽笼东公共图书馆。1989年底,友诺士地铁站与旁边的友诺士巴士转换站启用,极大改善区内交通条件。

近年保存与文化再现

在快速都市化进程中,芽笼东在保留社区历史与生活风貌方面表现突出。小贩中心、香茅种植文化等在地记忆成为记忆文化调查对象,并透过文化报导与历史文章被保存。例如近年媒体报导指出芽笼东中心仍有70馀年历史的云吞面、鱼糜摊位等,深具社区认同感。[8][9]

交通网络

芽笼东交通网络由地铁(MRT)、巴士与主要道路组成,公共交通枢纽集中于友诺士(Eunos)地铁站及巴士转换站,并透过多条主要道路连接新加坡其他地区。[10][11][12]

地铁(MRT)

  • 友诺士地铁站(Eunos MRT,EW7)为东西线上的一站,于1989年11月4日启用,由SMRT运营,服务范围涵盖芽笼东与相邻友诺士社区。2024年6月的月平均日客流量约为14,082人次。
  • 站体采岛式月台设计,并于2010年代完成月台幕门与障碍无碍设施更新。整体设计为马来式屋顶风格,突显当地文化背景。

地铁提供高频率连通市中心与东部地区(如樟宜机场),通勤时间约15–20分钟,交通效率高。

巴士

  • 友诺士巴士转换站于1989年12月10日开放,设有4个上车月台与2个下车月台,由SBS TransitSMRT共同营运。
  • 多条干线与短途巴士线路服务芽笼东,例如15A(友诺士线)、2263154/154A158/158A等,提供与其他地铁站、市中心与东部地区的接驳功能。
  • 巴士班距于平日早晚高峰约5–12分钟一班,整体覆盖范围广泛,支援步行可及和奔走社区。

道路与转乘

  • Jalan Eunos为区内主干道,历史为早期马来定居者之村道,现为车辆与公共交通动脉。
  • 泛岛高速公路(PIE)附近有匝道连接Jalan Eunos,提供东–西快速车流通道,自1981年通车以来大幅改善对机场与东部地区的道路交通。

整体而言,芽笼东具备高效率的地铁与巴士网络,公共交通密度与流动性居于市区成熟社区之上,支撑居民日常及跨区通勤。而马来风格的站体设计与邻近主干道也增进了地区文化识别与交通互通性。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