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国驻泰国大使馆

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國駐泰國大使館map
Remove ads

英国驻泰国大使馆(英语:British Embassy Bangkok泰语สถานเอกอัครราชทูตสห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ประจำ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是英国派驻泰国最高外交代表机构,于1856年设立,原为英、泰两国签署《宝宁条约》之后所设的英国驻曼谷领事馆,后于1895年升格为公使馆,至1947年升格为大使馆。

事实速览 英国驻泰国大使馆, 概要 ...

英国领事馆第一代馆址位于昭拍耶河河畔,与石龙军路只是一河之隔;第二代馆址则位于奔集路无线电路的交会处,在1926年完工,当地原为郊区,后于20世纪末改建为中央商务区,成为市中心的核心区域,但和旁边的高楼大厦相比,馆址一直能维持绿意盎然的状态,直至2019年拆卸为止。英国外交部在2007年和2017年先后把大使馆馆址出售给尚泰集团,创下了泰国的土地成交纪录,大使馆则在2020年迁入位于沙吞县的第三代馆址。

Remove ads

历史

开馆

1856年,英国和泰国签订的《宝灵条约》正式生效,同时英国在曼谷开设领事馆,由奚礼尔担任英国首任驻暹罗领事。本来领事馆在曼柯廉县英语Bang Kho Laem District租下了一块土地,但不久后泰王拉玛四世把位于昭拍耶河河畔,与葡萄牙领事馆相邻的一片土地送给英国领事馆,这既是国王慷慨的捐赠,也是国王为了暹罗官员按照当地法律判罚英国公民,侵犯治外法权的事件向英国作出的赔偿[1]。领事馆馆舍在1876年竣工,当时沿着昭披耶河河畔兴建的石龙军路刚刚开通,和馆舍只是一河之隔[2]

领事馆在1895年升格为公使馆,并于1900年代在馆址增建了数座楼房,包括公使官邸、两座监狱和一座法庭。公使馆馆址原有一支旗杆,却被风暴摧毁,于是馆方从香港购入钢材,竖起另一支旗杆,取而代之。这支旗杆是当时曼谷最高的旗杆,不过外交部工务局英语Office of Works都要求副领事赔偿,因为政府认为使馆没有必要耗资500英镑,竖立一支铺张的旗杆。馆址内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于1903年揭幕[2]

Remove ads

迁往奔集路

1902年,巴健特英语Ralph Paget公使履新,此时公使馆所在的地区已经非常繁忙。附近的稻米磨坊、河道以及路面交通都会造成污染;附近一家寺庙每天早上都有鸣钟的习惯,公使馆对面还设有一家由意大利籍女子斯塔罗夫人(Madame Staro)开办的酒吧。附近地区所产生的污染和噪音令公使馆大受影响,于是巴健特便提议把公使馆迁往别处,不过起初英国政府对此并不感到兴趣。

直至1922年,公使馆才买下一片位于奔集区,占地12英亩(4.9公顷)的新地段,并把原来的馆址卖给暹罗政府,改建为曼谷邮政总局英语General Post Office, Bangkok。公使馆从暹罗政府手中获得一笔总值11万英镑的资金,以向新馆址原来的业主,富商乃乐英语Nai Lert支付购地的费用,以及兴建新的馆舍。新馆址位处郊区,土质松软,所以公使馆迁址的决定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反对。新馆址在1926年启用:新馆舍是公使馆的主办公楼兼公使(现为大使)官邸。战争纪念碑在1923年揭幕,维多利亚女皇雕像和旗杆也在新址完成重置[2]

英国公使馆在1947年升格为大使馆,由杰佛瑞·汤普森(Geoffrey Harrington Thompson)担任英国首任驻泰国大使[2],之后馆舍又增建了数座楼房。20世纪末,附近地区已改建为中央商务区,设有豪华酒店、办公楼、公寓和商场,但直至搬迁之前,英国大使馆馆址仍是一个绿意盎然的地方[3]

售地重建

Thumb
馆址前方三分之一的土地在2007年卖出后,已改建为尚泰领使商场

2006年,英国外交部以节省成本为由缩减部分使领馆的规模,并向与尚泰集团同系的吉拉提瓦地产公司(Tiang Chirathivat Real Estate Company)出售馆址前方三分之一的土地,该地皮面向奔集路,占地9(1.4公顷;3.6亩),占馆址总面积四分之一。之后原位于该地段的维多利亚女皇雕像和战争纪念碑被使馆迁走,尚泰集团则在此处兴建了高档的尚泰领使商场[3][4][4]

英国外交部复于2017年出售馆址剩下的部分(占地23莱,即3.7公顷或9.1亩),结果仍由尚泰集团以每平方佤英语Tarang wa(4平方米)200至220万泰铢的价钱投得,成交价为180亿泰铢(4.2亿英镑),这是泰国历来最大的一笔房地产交易[5]。2018年1月,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证实他们已经向尚泰集团和香港置地合组的财团卖出大使馆地皮,并表示大使馆将迁往友邦沙吞大楼(AIA Sathorn Tower)办公[6],搬迁工作在2020年10月完成[7]

Remove ads

原有设施

大使馆馆舍/大使官邸
大使馆馆舍在1923年至1926年期间兴建,楼高两层,是一座英国殖民地式建筑,由英国工务局设计(英国驻清迈总领事W·A·R·伍德曾经从旁协助),由该局建筑师阿奇巴尔德·史考特(Archibald Scott)承建。馆舍呈长方形,设有多扇通风窗,以木雕花板装饰,墙面用灰泥粉刷。这座建筑物本来是公使(后为大使)官邸,后来大使馆也开始在这座建筑物的下层办公。这座建筑是泰国艺术局认定的未登录古迹英语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Thailand,还在1984年获得暹罗建筑师协会建筑保育奖英语ASA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Award[8]。此建筑已于2019年8月拆卸[9],令暹罗建筑师协会决定收回建筑保育奖,并致信英国政府,要求对方归还奖座。
维多利亚女皇像
位于英国驻泰国大使馆的维多利亚女皇像和位于温彻斯特,由阿尔弗雷德·吉尔伯特爵士设计,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皇登基50周年而铸造的女皇像都是用同一个模具铸造而成的[10],由旅居暹罗的英国人在1903年竖立。女皇像在1922年从第一代馆址搬到奔集路的旁边,又在2007年搬到馆舍前方[2][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占泰国,还在攻占使馆馆舍的过程中,把这座雕像围封,却在围板上凿开一个小洞,这样女皇就可以“看见”外面的状况。当地人很喜欢这座雕像,还会向女皇献祭,祈求学业顺利[2],或者能够生儿育女[12]。按照原定计划,维多利亚女皇像将与使馆所属的地段一同移交给中标的财团[13]
战争纪念碑
战争纪念碑在1922年揭幕,是奔集路馆址的第一座建筑[2]。本来纪念碑位于闸门的后方,直至2007年才搬到大使官邸的前方[11]。大使馆搬迁后,战争纪念碑已迁往英国人俱乐部英语British Club (Bangkok)会址[13]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