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华女学校
香港中西區基督教女子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英华女学校(英语:Ying Wa Girls' School)创立于1900年2月,是伦敦传道会旗下的女子津贴中学,现由属下的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负责管理,全校学生人数约860人。[1]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22所补助学校之一[2],故被坊间称为香港教会主办的22间“传统名校”之一[3]。英华女学校主要授课语言为英语,采用长衫为校服。
![]() |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 历任校监[4]
- 1967年:萧觉真 女士 MBE(Vera Silcocks MBE)
- 1967年至1973年:潘顿 牧师
- 1973年至1985年:汪彼得 牧师
- 1985年至1998年:李清词 牧师
- 1998年至2021年:胡丙杰 牧师
- 2021年至今:苏成溢 牧师
- 历任校长[4]
- 1900年至1920年:牒喜莲 女士(Helen Davies)
- 1920年至1925年:乐慕洁 女士(Muriel Hogben)
- 1925年至1939年:夏静怡 女士(Dorothy Hutchinson)
- 1939年至1967年:萧觉真 女士 MBE(Vera Silcocks MBE)
- 1967年至1972年:郑美莲 女士(Evelyn Jenkins)
- 1972年至2001年:周马佩坚 女士(Katherine Chau)[5]
- 2001年至2015年:李石玉如 女士(Ruth Lee)
- 2015年至2025年:关翰章 先生(Francis Kwan)
- 2025年:祝慧勤 女士(Tiffany Chuk)
Remove ads
历史
英华女学校在1900年由伦敦传道会传教士牒喜莲(Helen Davies)创立(当时位于湾仔道)。1900年2月,英华女学校第一座校舍建成启用,取名为“英华高等女学堂”(Training Home)。创校时学生名额34人,主要是寄宿生。1911年创办二年制幼稚园。1915年开设中学。1948年成立学生干事会,是全香港最早有学生会的其中一间学校。1967年转为全中学制。英华女学校设有家长教师会。
2009年底,获教育局支持学校原址重建,并将附近之前那打素医院旧址纳入扩建范围。重建工程于2014年展开,是巴马丹拿建筑事务所的设计项目[6],2019年3月迁回罗便臣道新校舍。
校园下方近卑利士道为英华女学校前幼稚园校舍,现称1926古迹校舍(1926 Heritage Block)。校舍为一所不规则五边形小屋,呈英式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屋顶四边则饰以中式双筒双瓦,建于1926年作幼稚园校舍之用,为香港首间幼稚园专用校舍(英华幼稚园创办于1911年,亦为香港首间现代幼稚园),直至1963年幼稚园停办后废弃作储物之用。[7]
英华女学校原校舍建于1953年,由于校园设施不符合标准而且校舍残旧,经常需要修葺,因此于2009年宣布重建计划,起初计划斥资3.6亿港元重建,改善学校环境。重建后的校舍将设置30间课室、多间特别室、小组教学室、礼堂、舞台、操场等设施[8]。后来由于需要重新招标,政府增加拨款至4.327亿港元[9],最终工程费用升至6.53亿港元[10]。旧英华幼稚园校舍在本地历史研究者陈天权等社会人士及校友关注后获得保留,纳入重建计划一并活化[11]。2010年9月20日,古物谘询委员会拟议将英华幼稚园校舍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2012年9月起,英华女学校暂时借用深水埗前德贞女子中学校舍上课,以便原址进行重建工程。新校舍于2015年3月奠基,至2019年3月启用新校舍[12]。重建计划完成后在2023年3月9日会议上确定评级[13]。2024年,1926 古迹校舍重修为校史馆,展出不同年代的校史文物。[14]
Remove ads
英华女学校与位于九龙的英华书院为姊妹学校,属同一办学教会伦敦传道会;两校不但同以英华为校名及经常举办联校活动,双方的校长亦是对方的校董会成员之一[15][16]。
公开考试佳绩
自创校以来,英华女学校共产生5位公开考试状元:
香港中学会考“9A状元”
- 1983年:甘绮翠,当年中学会考总分全港第一,获“香港中英学术基金会学者联会”“Hong Kong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Scholars' Association”颁发“莫凤麟奖学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于香港大学修读理学士及工商管理硕士。[17][18]
- 1983年:梁曼屏,获剑桥大学香港校友会菲腊亲王奖学金,于剑桥大学修读自然科学。[17][19]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5A状元”
- 2010年:彭凯琪,于香港大学修读社会科学学士(政治学与法学)及法学士(双学位课程)。[20]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7科5**状元”(在甲类科目中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获得5**成绩)
Remove ads
争议
2019年6月香港《逃犯条例修订草案》风波期间,香港建制派网络媒体《HKG报》播出的一段标题为《香港学校内在发生什么?请听这位英华女生的勇敢控诉!》的影片[25]。校方则在回应事件时强调该校保持持平而开放的立场,容让师生于课堂内外发表不同意见[26],过往也曾邀请过其他政治立场的公众人物来做讲座[27]。
在《给十九岁的我》正式上映不久后,便有受访学生向明报周刊指出学校和制作方漠视其不愿将此片公开上映的要求。在诸多争议之下,导演张婉婷于2月5日在电影谢票活动中宣布本影片自2月6日起暂停公映。
校友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