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渔游蛇
游蛇科渔游蛇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渔游蛇(学名:Fowlea piscator)又名草花蛇,为游蛇科异色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鱼蛇、红糟蛇、水草蛇、小黄蛇。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印度群岛。[3]

Remove ads
特征

中型蛇类,具有轻微的毒性,但咬到会伤害人体,身长可达1.2米。眼睛下方及眼部后方各有一条黑色的细纹延伸道上唇,体色多为橄榄褐色,并布满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花纹。
分布
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部、从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向东到中南半岛、南经马来半岛到印度尼西亚、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地。[3]
草花蛇广泛分布于台湾本岛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低地环境,但现今族群数量锐减,在台湾地区仅于离岛金门仍保有相对稳定的数量。[4]
习性

生活习性为半水栖。主要栖息于水田、沼泽和湿地,是一种以白天活动为主的蛇类。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168米。[3]
以蛙类和鱼类为食,也有捕食蜥蜴、鸟类和鼠类的纪录。近年来由于农药过度使用,数量不断减少。[4]
繁殖
卵生蛇类,通常于春、秋两季交配,并在翌年春末至夏季间产卵。雌蛇的体型大小直接影响产卵数量,最少仅8枚,最多可达113枚,多数情况下超过30枚。卵经约两个半月孵化后,仔蛇破壳而出,体长约19公分。[4]
保护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5]。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