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华盛顿特区首都犹太博物馆枪击案

美國槍擊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盛頓特區首都猶太博物館槍擊案map
Remove ads

美东夏令时间2025年5月21日晚上9时08分,一名男子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莉莲与艾伯特·斯摩尔首都犹太博物馆英语Lillian & Albert Small Capital Jewish Museum外向一群人开火,造成两名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职员遇袭身亡,两名死者分别为30岁的德裔以色列男子亚伦·利斯钦斯基及26岁的美籍女子莎拉·米尔格里姆,是一对即将于耶路撒冷订婚的情侣。他们在遇袭前刚出席由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举办的“青年外交官招待会”。

事实速览 华盛顿特区首都犹太博物馆枪击案, 位置 ...

疑凶为31岁芝加哥居民埃利亚斯·罗德里格斯,在场馆保安制服及拘捕期间,高呼“解放,解放巴勒斯坦!”。当地警方指,事件已交由警方与联邦调查局联合调查,并视为一宗有针对性的暴力袭击[2]

Remove ads

背景

位于华盛顿特区阿达斯以色列会堂内的首都犹太博物馆,是一所犹太文化机构。该会堂建于1876年,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犹太教堂之一;博物馆则在约两年前正式开放[3][4]。馆址地处市中心,距国会山不到一英里,距白宫约1.3英里(2公里)[5]

长久以来,以色列外交官及使馆人员多次成为与以巴冲突相关的暴力袭击目标,肇事者包括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与受国家支持的势力[3]。自加沙战争爆发以来,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已成为示威活动的集中地,其中包括亚伦·布什内尔自焚事件[6]

案发前不久,博物馆刚获拨款以强化当地非牟利机构的保安措施[3][4]。鉴于馆方的犹太背景,外界对安全风险的关注日益增加[3]

而该博物馆是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为年轻专业人士举办的会议“AJC ACCESS青年外交官招待会”的举办地点[6][7]。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理事、活动筹办人之一乔乔·卡林表示,这场接待会以“如何在持续战火中组建协作网络以援助加沙居民”为核心议题[8][9]。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将此次活动描述为面向中东和北非地区人道主义外交的专业人士和外交官之鸡尾酒会[10][11]

Remove ads

枪击案

Thumb
2024年首都犹太博物馆

根据哥伦比亚特区都会警察局英语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局长帕梅拉·A·史密斯英语Pamela A. Smith指出,疑犯在事发前曾于博物馆外徘徊踱步[7]

2025年5月21日晚上约9时08分[12],疑犯突然持手枪向四人开火,当中两人中弹身亡,分别是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职员亚伦·利斯钦斯基及莎拉·米尔格里姆[13],他们是一对情侣,当时正准备离开场地[6][7]。以色列政府表示,另有大使馆职员在事件中受伤[14][15]。警方接报到场时,发现两人已陷入昏迷,无呼吸心跳,经抢救无效,当场证实死亡[16]

局长史密夫补充,疑犯开枪后走入博物馆,一名保安误以为他是幸存者或旁观者,让他进入场内,但不久后他被其他保安制服[6][7]。有目击者忆述,疑犯当时情绪激动、神情慌张,初时更有人替他递水协助[17][18],直至其表明自己是枪手,并要求报警才被拘留[19]。目击者拍摄的片段显示,疑犯在被扣押时曾高叫“解放巴勒斯坦”及“解放,解放巴勒斯坦!”等口号。有报导指,他曾弃置犯案用枪,并向警方透露其下落,警方已成功寻回该武器[20]

Remove ads

遇害者

两名死者亚伦‧利斯钦斯基(Yaron Lischinsky)与莎拉‧米尔格里姆(Sarah Milgrim)是一对情侣。利斯钦斯基为德裔以色列人,担任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研究助理约两年,负责监察中东局势发展[18][21]。他母亲为基督徒,父亲则为犹太人。米尔格里姆是美籍犹太人,与多名巴勒斯坦及以色列人结交为友。她于2023年底加入以色列大使馆,负责安排赴以行程[22]。据二人挚友与同事透露,他们均热衷于外交事务与促进中东和平[22]。当晚他们参加的活动,旨在探讨“多元信仰团体如何携手合作,为如加沙般战乱地区提供人道援助”[22]

利斯钦斯基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纽伦堡,16岁时迁往以色列,后赴华盛顿特区加入以色列大使馆[23]。他毕业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主修国际关系与亚洲研究[22],并曾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21]。米尔格里姆则来自美国堪萨斯州,于堪萨斯大学求学时活跃于犹太社群。她后来赴以色列担任Tech2Peace志工一年,该组织致力于推动以巴和平对话[22][24]。她在大使馆公共外交处任职,负责与社区联络。据悉二人可能因工作结缘[18]以色列驻美国大使耶基尔·莱特尔表示两人原订于事发下周在耶路撒冷订婚[21][22]

疑凶

疑凶为30岁的埃利亚斯·罗德里格斯(Elias Rodriguez),来自芝加哥,在活动现场被保安制服后落网。他被拘捕时曾亮出一条红色阿拉伯头巾,并高喊“解放,解放,巴勒斯坦!”抗议[12][17]。据初步调查,罗德里格斯过去并无犯罪纪录[25][26]。罗德里格斯出生并成长于芝加哥,拥有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英语学士学位。他曾是一家数字档案馆的口述历史研究员,后来又在美国一家整骨疗法协会负责档案管理。根据他已删除的领英资料,他曾任职于多间非牟利机构[27][28][29]。他的领英登入电邮亦与其Twitter帐户相关联,并于Clubhouse等平台出现同名帐户,均显示其真名与照片。他的Goodreads帐户则显示,他经常阅读与政治、奴隶制度、芝加哥历史毛泽东思想相关的书籍[29]

警方透露,罗德里格斯曾于案发前一日(5月20日)抵达华盛顿,疑与其于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的工作会议有关[30]。其父埃里克·罗德里格斯为伊拉克战争退伍军人,现为服务业雇员国际工会成员;罗德里格斯父母分居,并拒绝就事件回应媒体查询。根据选民登记纪录,他于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曾向乔·拜登阵营捐款500美元[31]。他的个人Twitter/X账户上也有不少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的帖子[32]。例如他支持轰炸特拉维夫以及消灭以色列。他还抱怨亚马逊公司没有给西雅图带来公平的发展成果,城市都被白人和富人占据,穷人却越来越贫困[33]

罗德里格斯曾在2017年其间短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争取社会主义和解放党有所关联,此前曾于2017年参加过芝加哥市长拉姆·伊曼纽尔住所外的抗议活动[34],但该党官方澄清他并非正式成员[35]。争取社会主义和解放党官方报《解放新闻》曾在当年报道其出席反亚马逊公司示威并发言,指其为该党成员[36][37]。惟该党事后澄清罗德里格斯并非党员,并称双方已有7年无联系[27][38]。他亦曾于2017年参与抗议警员枪杀拉昆·麦克唐纳的示威[30]。一则2018年新闻亦指出,他曾是与争取社会主义和解放党有关联的抗议组织A.N.S.W.E.R.成员[39]

纽约时报》调查发现,罗德里格斯位于芝加哥的住处窗边贴满支持巴勒斯坦的标语,包括“Tikkun Olam即为解放巴勒斯坦”等字句[37]。其他标语则包括“呼吁停火”、“解放巴勒斯坦!”与“为瓦迪亚伸张正义”,后者是指一名因反巴勒斯坦仇恨而被房东刺死的男童瓦迪亚·法尤姆[40]。其71岁邻居向媒体表示,窗边张贴着瓦迪亚的照片,但称标语是由他本人张贴,并非罗德里格斯所为[41]

Remove ads

宣言

记者肯·克利彭斯坦公开一份据称由罗德里格斯撰写的网上宣言,题为〈升级加沙,把战争带回家〉。该宣言于案发当晚10时上载至Twitter/X,比当局或任何媒体公布其身份还早[37][42]。宣言称,这些杀戮是对加沙种族灭绝和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的政治抗议[43]

该宣言共分两则贴文发布,为调查团体Gnasher Jew所发现。内容标示日期为5月20日,文中赞扬一名于前一年在以色列驻美大使馆外自焚的美军士兵亚伦·布什内尔,并强烈谴责加沙战争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丧生,指出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被低估。宣言写道:“我们这些让这一切发生的人,永远不配巴勒斯坦人的原谅。他们早已明言于此[44]。”

宣言将以色列称为“实行种族灭绝的种族隔离国”,并指责美国政府长期提供援助,主张对以色列进行“武装示威”对美国人而言是“理性的行动”。作者认为,尽管非暴力抗议在舆论层面产生影响,却无法动摇美国政府的政策方向。他写道,加沙战争正是其行动的主要动机,并称这样的行为“早在11年前的‘护刃行动’期间就已具道德正当性”,当时他“首次深切意识到我们在巴勒斯坦所施加的暴行”[45][46]。宣言结尾则表达对父母、妹妹及家人的爱意,最后写下“解放巴勒斯坦”作结[47]

据悉,该Twitter/X帐户自2013年创立,但直到2023年10月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后——才首次发帖,并使用“#FreePalestine”等标签[37]。该帐户于2024年曾转发一段夜店人群高呼“轰炸特拉维夫”的影片,称以色列为“必须彻底铲除的殖民政权”,又在一段支持战争的以色列评论影片下写道:“用卡车炸弹攻击《纽约时报》总部,是合乎道德的事”[37]

联合反恐特遣部队已著手调查该宣言及相关内容[48]

Remove ads

调查

美国联邦调查局与华盛顿特区大都会警察局正在对这宗枪击事件展开调查[17][49]。案发后不久,嫌疑人接受了联邦调查局和大都会警察局的讯问,FBI还对其住所进行了搜查[50][51]。警方在嫌疑人所居住的公寓楼入口处拉起了警戒线,现场有多名警方人员与FBI特工驻守[52][53]。FBI华盛顿办公室的副局长史蒂文·J·詹森表示,此次枪击事件将作为一桩可能的仇恨犯罪进行调查。[51]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执法部门最初认为嫌疑人是有针对性地袭击了博物馆内的这场活动,但在到达现场前并未锁定具体个人。根据FBI的说法,该袭击是事先策划的。罗德里格斯于5月20日从芝加哥搭乘飞机前往华盛顿特区,并在未托运的行李中偷运了一把手枪。他还在活动开始前约三个小时购买了入场门票[54]

法律诉讼

枪击事件发生后,罗德里格斯被指控两项一级谋杀罪、谋杀外国官员罪,以及其他罪名,包括在暴力犯罪中使用枪支导致他人死亡。这些指控已在一份刑事诉状中列明。美国联邦地区检察官珍妮·皮罗表示,罗德里格斯已于5月22日出庭,法官告知他,如被定罪,可能面临死刑或终身监禁。法官将初步听证会定于2025年6月18日举行,在此之前,罗德里格斯将被羁押候审[55][30]。宣读指控期间,罗德里格斯保持冷静。他被目击身穿白色囚服,戴着眼镜[56]

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珍妮·皮罗表示,这些指控“只是开始”,她的检察团队正在搜集更多证据,以就其他罪行对罗德里格斯提起诉讼,鉴于此次枪击事件正作为针对犹太社区的仇恨犯罪和恐怖主义行为进行调查[57][58]

反应

国内

美国总统当劳·特朗普于案发不久后在真实社交发文,强烈谴责枪击事件,并形容凶案“明显出于反犹太主义动机”[6]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59]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均表示,将全力依法起诉疑犯[60]

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哥伦比亚特区市长穆丽尔·鲍泽亦先后发声,对事件予以谴责[6]

国际

多个国家对枪击事件表示谴责,其中一些认为该场袭击带有“反犹”色彩:

Remove ads

社交媒体

左翼主播及政治评论员哈桑·皮克尔英语Hasan PikerTwitch上进行了直播,在直播中他“对近期枪击事件的动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71][72]。随后,其Twitch频道于5月25日被暂时封禁,理由是“对恐怖主义宣传材料处理不当”以及“传播与恐怖主义或暴力极端主义团体相关的内容”[73][74]。皮克尔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Twitch的服务条款规定,即使是对宣言的批判性审视也会受到封禁。”[75]在皮克尔被禁言之前,反诽谤联盟主席乔纳森·格林布拉特英语Jonathan Greenblatt曾指控他“发表了可怕的、带有灭绝倾向的反犹太言论”,并表示“我们必须阻止这一切,因为后果是致命的”[76]

一位名为盖伊·克里斯滕森(Guy Christensen)的19岁TikTok网红(粉丝超过300万)发布了一段支持嫌疑人行为的视频。视频中他声称:“在以色列大使馆工作的犹太复国主义官员昨晚被杀害,我不谴责此事。” 他还表示嫌疑人“不是恐怖分子”,而是一名“抵抗战士”[77]。该视频在TikTok上的浏览量超过63.2万次,随后在他的TikTok和Instagram账户中被删除[78][79]。TikTok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这些视频因“宣扬暴力或仇恨行为者”以及“宣扬暴力或仇恨的阴谋论,例如否认已有充分证据的暴力事件”而被移除[80][81]。随后,美国司法部高级法律顾问兼民权律师利奥·特雷尔英语Leo Terrell表示,他将“追查有关克里斯滕森的所有线索”[82][83]

多位阿拉伯地区的网络意见领袖也对这起枪击案作出反应。巴勒斯坦作家与活动人士阿里·阿布·雷泽格(Ali Abo Rezeg)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的一则现已删除的帖子中称,在全球“前所未有的残酷罪行”之下,这起袭击事件“并不令人意外”。埃及软件工程师穆罕默德·哈贾格英语Mohamed Haggag则表示这起枪击是一次“假旗行动”,目的是“转移全球注意力”。土耳其作家优素福·达穆基(Yousef al-Damouky)称,“或许有人因加沙发生的事情而深受触动,甘愿放弃在美国的安稳生活,拿起武器,为加沙复仇,杀害两名以色列人”[84]。另一些社交平台X的用户,如据称是《周六夜现场》编剧的马修·戈尔丁(Matthew Goldin)称该嫌疑人是“有思想、勇敢的人”,并表示自己“支持他”。戈尔丁的账户随后被封禁[85]

争取社会主义和解放党据称与嫌疑人有关联。该组织在X上发文表示,“他们拒绝任何将PSL与枪击事件联系起来的企图”。该组织随后在评论区遭到大量抨击[86]。巴勒斯坦裔美国作家苏珊·阿布尔哈瓦英语Susan Abulhawa在X上的发文中称枪击案的受害者是“种族灭绝的吹鼓手”,并表示此次枪击“毫不意外”,她“惊讶的是这样的事情没有更早发生”[87]。一个名为“布朗克斯反帝国主义联盟”(Bronx Anti-Imperialist Coalition)的X账户称这次枪击是“反犹太复国主义表达的最高形式”[88][89]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