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葫芦埤自然公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葫蘆埤自然公園map
Remove ads

23.11528°N 120.17511°E / 23.11528; 120.17511

事实速览 葫芦埤自然公园 Hulupi Nature Park, 基本资料 ...

葫芦埤自然公园台湾话Hôo-lôo-pi Tsū-jiân Kong-hn̂g),是一座位于台南市官田区隆田埤塘为中心的自然公园,以周边的菱角田景观与水雉生态做为特色,而获得“菱香舟影”的美名,名列于新南瀛八景中。

介绍

Thumb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时任嘉义县知县单瑞龙立了“严禁民番私捕埤水鱼虾碑记”。原件出土后现藏台南市立博物馆
Thumb
菱香舟影石碑

葫芦埤台湾话hôo-lôo-pi)古称番子桥埤五社(课)埤,是一座位于官田区与麻豆区之间的埤塘,根据由埤中出土的“示禁碑”推测,于康熙五十三年(西元1714年)因周围灌溉需要,而由茅港尾保五社居民“传齐众议,协筑壹埤”(共同筹资兴建)。[1][2]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获时任诸罗县知县的周锺瑄“捐银二十两助庄民合筑”。[3]

由于修筑工程花费过大,雍正三年(1725年)知县周锺瑄“发借库银壹千两,再筑高岸坚堤,所以灌溉课田数百馀甲”。兴建后,由于出现周围汉人、原住民“擅行私采”的行为,因此在乾隆二十年代,时任诸罗县知县李倓曾针对盗采者审讯与责罚。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时任嘉义县知县的单瑞龙立了“严禁民番私捕埤水鱼虾碑记”。[2]

“番子桥埤”的称号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0世纪初期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的《台湾土地惯行一斑》仍指出“茅港尾西堡 五社埤:五社埤一称番子桥埤,位于麻豆与赤山堡之郊界”,也指出此埤“水量仅少,灌用广度不足,当地大部分为园地,仅沿界的田园可供灌溉。”[4]

埤岸曲线自然弯折,形成大小不一的半岛与河湾,加上后来因市道176号贯穿其中,将其一分为二,貌似绑著带子的葫芦,因而得到葫芦埤的美名。而周边许多的菱角田常可见到农夫划著小舟穿梭其中,也有“凌波仙子”之称的水雉在此栖息,这样景致被列入于南瀛百景并为新南瀛八景中的“菱香舟影”。[5]

Remove ads

区内景观

葫芦埤分为南埤与北埤。以埤塘打造的亲水游憩空间,结合了湿地生态保育、水雉保育与观光游憩等功能,除了欣赏湖光水色外,更可看到台湾高铁从东侧奔驰而过。南埤拥有环湖一周的步道,可欣赏南埤不同的样貌与周边的菱角田。而湖中的红色吊桥-凌波桥连接著两岸的“桥头广场”、“林荫广场”。湖畔的两层红砖建筑物,内部有游客服务中心、农特产品展售馆等,提供游客在此短暂休息与游玩。[6]一旁的儿童游憩区近年还增设一座高约5.5公尺的石头溜滑梯,吸引许多人前来造访。[7]

北埤设有表演广场,湖中则有一个以两座桥连接的湖中岛,岛上设有2007年台南县政府仿造的示禁碑,[2]供人了解葫芦埤的历史。

交通资讯

更多信息 编号, 经营业者 ...

图片集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