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国地理
区域地理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蒙古国是东亚北部的一个内陆国,面积156.4116万平方公里,为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除北面与俄罗斯为邻,其余东、南、西三面与中国相邻。地处蒙古高原,西部有阿尔泰山,北部有萨彦岭、肯特山,中部有杭爱山,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蒙古国地形山脉、高原绵延,地势起伏大,地形整体上从西北的阿尔泰山脉向东南的平原和洼地倾斜。中蒙边界的友谊峰是蒙古国的最西端,也是蒙古国海拔最高的地方(4,374米(14,350英尺))。呼赫湖是海拔最低的地方560米(1,840英尺)。蒙古国平均海拔1,580米(5,180英尺)。[2]
自然景观包括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库苏古尔湖,许多咸水湖,沼泽,隔壁,绵延的草原,高山森林,和永久性山岳冰川。蒙古西部和北部是地震活跃带,地震常发,有众多温泉和死火山。[2]蒙古距离海最近的地方,是与中国接壤的最东端,那里到辽宁锦州市的渤海海岸,大概645千米(401英里)。
森林覆盖率为10%,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的山区。
Remove ads
山脉

蒙古国主要有四条山脉。最高的阿尔泰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坐落在该国的西部和西南部。最高峰4,374米(14,350英尺)高的友谊峰就属于这座山脉。[2]
杭爱山也是西北东南走向,占据了蒙古的中部、中北部大部分。这些山更古老,更矮,受到了更多侵蚀,拥有许多森林和高山草甸。[2]
肯特山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千米(250英里),占据了蒙古中部的东北部。北方针叶林覆盖北部,干草原覆盖南部。肯特山形成了北冰洋水系(经贝加尔湖)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发源自这座山脉的河流包括鄂嫩河、克鲁伦河、缅扎河和土拉河。[3]首都乌兰巴托即位于这些山中。
库苏古尔山位于国家的北部。它南北走向,常有许多陡峭的山峰。年轻的山脉具有高山特征,坡度高,悬崖狭窄。[3]
Remove ads
河流和湖泊

蒙古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注入沙漠、洼地等内亚内流盆地,少部分入海形成外流河。该国北部水系发达,当中便有蒙古最主要的河流体系——色楞格河,经由贝加尔湖流入北冰洋。西伯利亚叶尼塞河的部分支流发源自蒙古西北部的山脉,也流入北冰洋。在蒙古东北部,鄂嫩河经由俄罗斯的石勒喀河和黑龙江流入太平洋,构成了世界第十长的河流。[2]

蒙古西部的河流大多汇入中亚内流盆地,尤其是大湖盆地,或者是呼伦湖,乌兰湖或者乌伦古湖。[4]蒙古南部也有一些内流河。[2]
位于西北部大湖盆地的咸水湖乌布苏湖面积3,350 km²,为蒙古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位于北部的淡水湖库苏古尔湖湖水储量为3,800亿立方米,为蒙古国水量最大的湖泊,经色楞格河流入北冰洋。蒙古最东端的湖泊之一呼赫湖,海拔557米,是全国最低点。[5]蒙古湖泊和河流水域面积覆盖大约10560平方公里,占国家的0.67%。[1]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
境内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蒙古国的河流按流域面积排名,为:
Remove ads
气候

蒙古海拔高,气候干冷。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很短,降水集中在夏季。均一年257天晴朗无云,常位于高气压的中心。北部降水量最大,平均每年200至350毫米(7.9至13.8英寸),南部最少,平均100至200毫米(3.9至7.9英寸)。>最南部是戈壁,一些地区甚至常年全年无雨。“戈壁”是一个蒙古词汇,意为沙漠、洼地、盐沼泽或者草原,但主要是指那种植被不足供给土拨鼠但是可以供给骆驼的干旱牧场。蒙古区分戈壁和沙漠,但对于不熟悉蒙古的人来说这种区别并不明显。戈壁牧场十分脆弱,容易受到过度放牧而破坏,导致真正的沙漠的扩张,成为甚至连双峰骆驼也无法生存的石头荒漠。[2]
全国的平均气温在11月到次年3月低于零度,在冬季夜间常年最低气温可至−40 °C(−40.0 °F)。[6] 夏季最高温在南部戈壁地区可达38 °C(100.4 °F),在乌兰巴托可达33 °C(91.4 °F)。蒙古大部分被不连续的永久冻土覆盖(随着海拔升高变为连续),使得基建、铺路、挖矿都十分困难。所有的河流和淡水湖都在冬天结冰,小的溪流通常结冰到河床。乌兰巴托海拔1,351米(4,432英尺),位于土拉河河谷。在相对多水的北方,年降水量平均310毫米(12.2英寸),几乎全部集中在七、八月。乌兰巴托年平均气温−2.9 °C(26.8 °F),无霜期从五月中旬到八月底。[2]
蒙古天气的特点有:夏季极端变幻莫测,降水、霜期、暴风雪和春季沙尘暴,每年的差异都很大。这样的天气给人类和家畜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官方统计资料将全国少于1%的土地列为适于耕种的,8-10%为林地,其余均为牧地或沙漠。粮食(主要是小麦)主要生长在北方的色楞格河河谷,但是受到降雨总量时间和霜冻日期的影响,产量十分不稳定。[2]
Remove ads
虽然冬天大多数时候都是寒冷、晴朗的,牲畜可以生存;但是有时候,牲畜都因无法放牧而大量死亡。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蒙古语里称之为зуд(本意为“灾害”),有暴风雪、干旱、极端寒冷和冻雨等灾害。在经历了干燥的夏天之后,草原上草料不足,再加上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的极度严寒,动物无法拨开坚硬的雪地寻找本来就残存无几的草根,于是导致了大量死亡。这样的牲畜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气候的正常结果,但会使牲畜数量很难增长到预期数量。以前每十年才会出现一次严冬,但现在严冬两三年就会经历一次。[2][7]

蒙古会发生严重的暴雪,称为“白灾”(蒙古语:цагаан зуд)。1970-1971年,2000-2001年,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冬季尤为严重,经历了严酷的严冬。[8]
2011年12月的暴雪导致许多道路封锁,16,000头牲畜和10人死亡。[9][10]蒙古国家紧急情况委员会称这是蒙古30年来最冷的冬天,就像之前夏天严重的干旱,[9][10]都可能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由于灾害严重,联合国提供了大量帮助。[11]
2008年5月8日至28日发生暴雪,蒙古东部7个省中,有21人丧生,另有100人失踪。[12][13][14]到6月底,死亡人数最终至少达到52人,有20万头牲畜死亡。[15]大多数受灾者都是牧民,与牲畜一起被冻死。[12]这是1922年蒙古独立以来经历的最严峻的寒潮。
2009年12月至次年2月的暴雪还导致800万头牲畜和60人死亡。[16]
Remove ads
生态区

- Altai montane forest and forest steppe
- Khangai Mountains conifer forests
- Selenge-Orkhon forest steppe
- Sayan montane conifer forests
- Trans-Baikal conifer forests
- Daurian forest steppe
- 蒙古-满洲草原
- Altai alpine meadow and tundra
- Khangai Mountains alpine meadow
- Sayan alpine meadows and tundra
- Alashan Plateau semi-desert
- 东戈壁沙漠草原
- Gobi desert
- Gobi Lakes Valley desert steppe
- Great Lakes Basin desert steppe
- 准格尔盆地半沙漠
Remove ads
资源和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
适宜农耕的:
9.10%
永久作物:
0%
其他:
99.61% (2011)
灌溉土地: 843 km² (2011)
可再生水资源总量: 34.8 km 3 (2011)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