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蔡家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蔡家人,又称蔡人,是中国未识别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西部和云南省东北部。蔡家人自称"men˨˩ ni˨˨"[1]。人口约两万馀人。因在20世纪8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未能按照蔡家人的民族意愿确立蔡家为单独的民族[2][3],现在的蔡家人大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被划入彝族、仡佬族、布依族、苗族、汉族等[4][5][6]。蔡家有自己的语言蔡家话,属于濒危语言,只有毕节赫章、威宁以及水城地区的少数蔡家人还会说蔡家话,其系属和白语一样存在争议,核心词里有大量与汉语同源,但也有部份找不到来源。现在的蔡家人通用汉语,部分也使用彝语、苗语。

事实速览 蔡家族, 总人口 ...
Remove ads

名称

蔡家自称“门你”,汉族称其“蔡家”、“菜家”,彝族称其“阿武哪”,苗族称其“阿乌”或“斯聂”,水族称其“楼慢”,布依族称其“布慢”或“布阿武”[3]

分布

蔡家人广泛分布于贵州省西北部,包括毕节、黔西、织金、纳雍、威宁、赫章、安顺、水城、六枝。云南省昭通地区的昭通、彝良、镇雄等县也有蔡家居住。

现在蔡家的主要聚居地如下:

赫章县:

  • 新发乡新营村李家寨
  • 松林坡乡垭口村蔡家园
  • 可乐乡李家沟

威宁县:

  • 新发乡

水城县:

  • 鼠场蔡家园

历史

在清代史料、蔡家人家谱中以及墓碑上均记载,蔡家人是春秋战国时期蔡国人的后裔。蔡国公元前四百四十七年被楚国所灭后,蔡国人被流放到牂牁地区,即现在的贵州[3][2]。类似的祖源传说也在民间故事中流行。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待考。

文化习俗

蔡家内部分不同的等级和单位,包括黑、白、青、上水、下水等[7]。蔡家以农业为主,并世代传承擀毡、种痘的手艺。

史料记载的蔡家葬俗是:“居丧三月不食米肉,唯饮稗粥,犹存古礼,杀牛宰牲,聚亲属吹笙跳舞,名曰做戛。夫死,将妇殉葬,妇家抢去乃免”[8]

蔡家人主要信奉的神是“孔陇”,即大财神。

民族识别

20世纪50年代费孝通等曾对蔡家作过初步识别,但未下结论。1981-1983年,毕节地区民族识别办公室对蔡家人进行了民族成分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蔡家这个人们共同体,于公元前四百四十七年为楚所灭“放之南徼”后,迁其公族于牂牁。据史籍、碑刻、谱书等所记载及民间口头传说,均是一致的。即它的来源,基本上是清楚的。蔡家人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独特的擀毡、种痘手艺,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心理素质,并且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现在也还保留得较为完整。现据他们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和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可以定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蔡族。”[3]然而,最终贵州省政府未按照此结论将蔡家定义为单独的民族。因此,蔡家至今仍是中国的未识别民族之一。

菜族人

目前尚无法确定菜族人蔡家人是否为同一族群。[9]

菜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山区一带,据称约有170人,通用汉语,身份证多填成汉族,可能源于先秦时代包括骆越西瓯百越族群。 多数地区菜族习惯于日食三餐,少数地区的菜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大米、玉米是菜族地区盛产的主食,菜族饮食以水煮菜最为常见,也有腌制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的习惯。

菜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家庭手工业,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服饰各有不同。[10]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