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蔡永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蔡永勋(1922年—2016年9月7日),台湾苗栗县头份市人,制衣商,因受母亲心愿,在新竹县湖口乡创立香园纪念教养院,辅导智能不足孩童自立更生。
生平纪事
蔡永勋为头份人[1],家中排行第三[2],学历仅为公学校[1],1943年与胡秀英结婚[3]。战后,其弟蔡永兴借由在伊藤忠商事的经验,创立启台公司[2]。
蔡永勋则以从五十架缝纫机起步,于竹南创立启台制衣公司,并陆续开设文明、启台、昌利、启万、松木等公司,经营纤维、纺织、皮革外销业务[1]。他在中南部的台湾制衣业声望颇高,与北台湾的蔡光职,有“南北两蔡”之合称,两人曾竞争工会理事长[4]。
1980年代统计,全台湾各类残障人口中,需教养养护者,以智能不足者和多重残障者最为迫切,其人数约一万八千多人,且每年有增加七百多人趋势。可是公私立智能不足和多重残障者的教育机构仅有十六所,最大收容量约为三千人左右,大部分收容所都呈饱和状态。[7]
1985年7月19日清晨1点半,中兴大学夜间部女学生李贵芬带著智能不足又精神异常的弟弟李万盛,在台北市中山区大同国中校园逗留,被轮班值夜巡狩的该校林姓干事劝导要快回家。清晨近6点,李万盛被发现死在篮球场东边的树下,口鼻贴著撒隆巴斯胶布,双足遭红色塑胶绳捆绑;其姊则在操场北边的司令台后上吊,腰间系著随身听,头上仍戴著耳机,录音带已转到尽头。中山警分局长春路派出所警员在李万盛陈尸处找到一张李贵芬所写的遗书,除有家中地址与电话外,写著:“我姓李,他是我弟弟,我先杀了他,我再自杀,我这身装扮是为了不使自己的死相太难看。”[8]
蔡永勋母亲蔡萧香从报上得知是该名女大学生为使智能不足的弟弟不再受歧视,亲手杀死其弟后再了结馀生,那年生日便拒绝任何礼物,只希望能帮助这些人[9]。胡秀英亦赞同婆婆意见,因她也有晚辈智能不足[10]。蔡永勋随即捐出四千馀坪土地和一亿六千馀万元,计画在妻子的新竹湖口老家开设教养院[1]。他认为有些教养院只给予智能不足学童生活上照顾,但求平安过一生,他则要进一步开发院生的能力,进而辅导就业,不仅院内设有大礼堂及健身中心,还有实习工场、教学中心等,让院生可学习做饼干、烘面包、纸盒包装及成衣整理等工作[9]。1988年报导,他表示已决定将企业交由长子继承经营,自己则以馀生献身于社会慈善事业,设立“财团法人新竹县私立香园纪念教养院”,其名纪念先严蔡园以及令慈蔡萧香[7]。

自1989年创立到1993年,香园院生从十多人开始已招收了百馀人,约三分之一的院生可出去参与“支持性就业”,由老师辅导参与邻近工厂的工作,例如到启台竹南厂帮忙成衣整理,部分到附近的香鸡城及电子厂工作。香园更为他们开立帐户,把所得专款存在邮局,作为未来的防老金。[9]
1996年,蔡永勋再捐献新丰乡四千坪土地,建立分院,获内政部与省府核定补助一亿馀万元[11]。
2002年8月15日,蔡永勋拜访县长郑永金,请求县府协助湖口本院的扩建计划[12]。次年,蔡永勋决定为三岁以下发展迟缓幼童,成立早期疗育专业团队,并对于逐渐高龄化的重度、极重度身心障碍者开辟农场,训练院童自行生产各种农特产品,学会终生独立[6]。农场取名“快乐咕咕鸡养殖场”,采用欧美的动物福利观念,所生产的鸡蛋部分提供该院烘焙坊食材、营养,部分则对外销售以增加营运收入[13]。由于经费不足,同年5月他便在新竹市举行义卖会,分三梯次变卖自己的字画、狗陶瓷品、名酒[6]。
院童称“蔡妈妈”的胡秀英于2004年夏去世时,香园所收容者增至两百六十四名,开支愈来愈大,碰到不景气经常募不到善款[10]。
2007年10月30日,甘惠忠、蔡永勋、严长庚获得第七届国家公益奖[14]。
蔡永勋在2016年8月时,身体状况恶化,依然亲到教养院分送点心给院生,对院童说了许多勉励话,9月7日病逝,享耆寿九十四岁。次月15日在台北市立第一殡仪馆举办公祭时,播放预录谢葬会影片,内容:“我要亲身向在座的各位说声感谢……让智能不足的孩子能跟一般人一起工作,我觉得很有意义!”[15]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