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萨拉矛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萨拉矛事件,又称青山事件,还有其它译名有斯拉茅事件、斯拉茂事件、沙拉茅事件、沙拉毛事件、沙那茂事件,是台湾梨山一宗“以蕃制蕃”政策实施所造成屠杀事件。这起事件发生于1920年7月,南投厅泰雅族萨拉矛社(泰雅语:Slamaw,今汉名梨山)与斯卡谣社(Sqoyaw,今汉名环山)联合攻击日警驻在所,杀死日警及眷属12人。台湾总督府为了压制此抗日活动,将一些赛德克族与泰雅族其他社群原本打算一起响应行动,但被日方察觉,威胁强迫编入讨伐萨拉矛突击队共近千人,当中包括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藉“以蕃制蕃”方式镇压原住民。突击队共歼得25颗人头,有些部落几乎全灭[1][2]。行政院原民会前主任委员、赛德克民族议会召集人瓦历斯·贝林也坦承萨拉矛事件为真。《赛德克·巴莱》电影历史顾问邱若龙证实,“早年莫那·鲁道的确有带人去攻打其他部落。”[3]《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则表示“英雄本来就有人格瑕疵”,并要现代人不该用现代社会的角度来对当时原住民的行为下注解。[4]
Remove ads
事件经过
早在“五年理蕃计画”前,台湾总督府即企图进入萨拉茅群领域,从一进入地域便遭到当地泰雅族激烈抵抗,1905年、1913年两次征伐,仍无法完全征服萨拉矛群。1919年开始,造成全球至少25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H1N1型)流传至台湾山区,北势群(今大安溪流域)泰雅族人病死者不计其数。族人疑是异族入侵造成,为了驱逐外族日本人,并取得首级以祭祖灵消除灾难,族人时常出草,造成日本理蕃的压力。[5]
1920年1月,流感疫情深入今梨山附近萨拉茅群。7月,萨拉茅群(Slamaw,今汉名梨山)与斯卡谣社(Sqoyaw,今汉名环山)等泰雅族决联合攻击日警驻在所,萨拉矛事件爆发,共有日警及眷属12人被杀死(其中9人被馘首)、7人受伤,以及1人失踪。时雾社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打算利用此机会联合族人一起响应行动,但被日警桦泽重次郎察觉[6],日方遂行“以蕃制蕃”,威胁密谋起事的部落强迫编入讨伐萨拉矛突击队[7],共有雾社赛德克族德克达雅群、道泽群、多啰阁群,以及泰雅族白狗群、马勒巴群及万大群参与,德克达雅群马赫坡社的莫那·鲁道、及荷戈社头目塔道诺干皆被编入,为突击队主力,计998名原住民。此突击队共歼得25颗泰雅族人首,日方合影留存,并大肆鼓励被禁止许久的“猎首祭”[8][9][10][11]。突击队进攻居住于托瓦岗部落(Twaqa;另有汉译托阿卡)的泰雅族人(为今台中市和平区梨山附近松茂部落对面),几乎全灭该地泰雅族人,斯卡谣社(今环山部落)头目雅告瓦浪率数十族人,将突击队击退而救回数名妇孺。莫那鲁道曾向雾社警察分室主任抗议处置不当[12]。
台湾总督府于1910年即开始明令禁止出草猎首、1913年禁止纹面,而此时一面禁止泰雅族猎首,一方诱使雾社各群、白狗群、万大群出草。此事件造成各族群之势力衰退、各部族间仇隙,亦造成雾社事件的原因之一。 [13][14]
突击萨拉矛时,双方激战中,赛德克族的罗多夫社头目巴卡哈‧布果禾太阳穴上方被枪弹擦伤,日警将其送至埔里就医,因此后来的合影中,无法看到他的身影。事件之后萨拉茅地区(今梨山地区)的泰雅族人甚至误以为被击伤的就是莫那鲁道。[15]另有一架日军飞机执行侦查及“蕃”地轰炸任务时,因机件故障坠落于大安溪支流雪山坑溪上游,机上官兵乘员皆被泰雅原住民猎首。[16]
Remove ads
后续
十年后(1930年),莫那·鲁道发动雾社事件,在雾社公学校运动会上赛德克族大举出草,杀死了134名日本人,误杀了2名汉人,当时雾社群曾邀请萨拉茅人共同举事,萨拉茅人答应,在前往途中,经日警追赶上劝阻因而作罢。[17]
当初萨拉茅事件中,几乎全灭的托瓦岗部落(Twaqa;另有汉译托阿卡)泰雅族人,由斯卡谣社头目雅告瓦浪所营救的存活后代,包括生活在环山部落的梁姓人士,及据闻现居松茂部落的谢姓人士。雅告瓦浪后代则为黄氏家族。
萨拉茅事件结束后,其一部分泰雅族人遗族被日人迁到眉溪一带称眉原社;故雾社事件结束后,参与起事的赛德克遗族被日人迫迁到眉原附近川中岛(今清流部落)时,曾引起遭第二次雾社事件大屠杀的赛德克遗族相当大的恐慌,因为事件后大多只剩老弱妇孺,已无力抵抗眉原社的攻击。然眉原社头目明白萨拉茅事件的始终罪魁祸首其实是日人挑拨,不但宽恕其遗族未予攻击报复,更在其遗族难适应新居濒临饿死之际送上大量的食物,冒著被日本政府怀疑串联的危险雪中送炭。
1945年二次大战日本投降,日警撤离后,国民政府尚未进驻的权力真空之下,斯卡谣社遗民趁机欲灭川中岛的赛德克遗民以遂报复心愿,就在兵临清流部落山头,两方即将开战之际,被及时赶到的眉原社头目适时化解。[18]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