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蓝眼菊
菊科的一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蓝目菊属(学名:Osteospermum)是菊科金盏花族下的一个属。
蓝目菊原先是属于异果菊属,其后从中分裂出来,当中只有一年生的物种仍在此属中,而多年生的则纳入蓝目菊属中。蓝目菊属是核果菊属的近亲。
Remove ads
背景
蓝眼菊的学名是来自希腊文的“骨头”及拉丁文的“种子”。又名非洲雏菊、南非雏菊、海角雏菊及蓝目雏菊等。
蓝眼菊属下有约50个物种,都是产于非洲,其中35个于南部非洲及阿拉伯。它们是半耐寒性的植物,故此野生的蓝眼菊不能抵御冬天。
蓝眼菊的互生叶呈绿色,也有一些品种叶子上有美丽的斑纹。叶子呈尖枪状,叶缘完整,但耐寒性的种类则有锯齿。


花朵像雏菊,包含了管状花及舌状花,在枝上单独长出,有时也会呈聚伞花序。管状花是伪双性的,有多种颜色,如蓝色、黄色及紫色,而耐寒性的种类则会在中央呈深蓝色。舌状花只有雌蕊,同有多种颜色,如白色、奶白色、粉红色、紫色、淡紫色至黄色。一些栽培品种有匙状的花瓣。很多品种于夏末会开第二次花,耐寒性的种类则在春天开花,但却不会有第二次的开花。
大部份售卖的蓝眼菊栽培品种都是一年生的,主要都是O. jucundum、O. ecklonis及O. grandiflorum的混种,可以抵御-2℃的低温。
Remove ads
种植
蓝眼菊喜欢温暖及有阳光的环境,并肥沃的土壤。不过它们亦可以抵御贫瘠的土壤、盐分高或干旱的环境。现今的栽培品种开花期较长,适当的浇水及施肥可以使植株持续开花,不需要将凋谢的花剪掉,因为它们不易于结实。若在容器中种植,须避免土壤干涸,因为它们会进入休眠,以抵御这种干旱的环境,植株休眠时,会造成花蕾掉落,以后也不太容易再度开花。再者,干旱后再行灌溉,不可以浇太多的水,土壤太过潮湿根部会很易腐朽。
分类及栽培品种
蓝眼菊的分类在种系发生学中曾有多次变种:
- 将蓝眼菊属内的Blaxium被分类在异果菊属中。
- 将三翅菊属从蓝眼菊属中分开。
- 将小金盏属从蓝眼菊属中分开。
- Osteospermum sanctae-helenae分类在小金盏属中。
一些新的物种如O. australe、O. burttianum及O. potbergense亦有被发现。
蓝眼菊的花朵在苗圃中很是普遍。繁殖主要是以扦插育苗进行。有很多的混种及栽培品种已被培育。黄色栽培品种一般都会有黄色或淡白色的花心。
参考
- Nordenstam, B., and Bremer, Kare (editor). "Tribe Calenduleae" in: Asteraceae: Clad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Portland, Oregon: Timber Press, 1994. ISBN 0-88192-275-7. Pp. 365–376.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