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藏经楼 (南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藏经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东侧登山道[2]、灵谷寺西山谷,孙中山纪念馆内[1]。
历史
1929年,孙中山安葬于中山陵。国民政府先后成立陵园计划委员会、园林设计委员会,负责陵园内的建筑规划、建造。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建成音乐台、仰止亭、流徽榭、光化亭、藏经楼等一批纪念性建筑[2]。
1934年,中国佛教会发起募资,兴建藏经楼。藏经楼由卢树森设计,仿清代喇嘛寺建筑风格。1936年冬,竣工落成[1][2]。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藏经楼的碑廊、碑殿被焚毁,文物、佛经失踪[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地政府多次拨款,逐步修复主楼、僧房、碑廊。1987年5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以藏经楼建立孙中山纪念馆。1989年5月30日,孙中山奉安中山陵60周年前夕,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2006年6月,藏经楼做为中山陵附属建筑之一,列入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3]。2019年3月,藏经楼(主楼)做为中山陵纪念建筑群之一,列入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
2021年8月,上级单位批复同意孙中山纪念馆搬迁及重新布展工程,纪念馆由藏经楼搬迁至嘉麟楼展馆。藏经楼作为孙中山纪念馆文物史料保管中心[1]。
Remove ads
建筑
藏经楼的建筑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分为主楼、僧房、碑廊三部分[1]。
主楼前有椭圆形广场。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檐歇山顶宫殿建筑,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屋背、屋檐为黄色琉璃瓦。屋顶正脊中央竖有紫铜鎏金的法轮华盖。主楼的梁、柱、额、枋饰以彩画装饰。建筑建筑高20.8米,深31.8米,宽21.2米,分为三层。底层是讲经室,有八根大柱的“圆柱大厅”,二层为藏经、阅经及研究经文的研究室。三层为藏经室[1]。
主楼后有125米长的碑廊。碑廊中轴线上建有五间僧房,两翼有相连的回廊及碑亭二座[1]。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