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苏珊娜·鲁宾斯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蘇珊娜·魯賓斯坦
Remove ads

苏珊娜·鲁宾斯坦(德语:Susanna Rubinstein,1847年9月20日—1914年3月29日)是一名奥地利心理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瑞士伯恩大学博士学位的女性[1][2][3]

事实速览 苏珊娜·鲁宾斯坦Susanna Rubinstein, 出生 ...

生平

Thumb
1871年《美国以色列人》有关苏珊娜·鲁宾斯坦的报导(1871年5月19日,第9页)

鲁宾斯坦于1847年9月20日出生在切尔诺夫策[2][1]的犹太家庭。父亲是银行家和国会议员伊萨克·鲁宾斯坦(Isak Rubinstein),母亲在她年幼时就去世了[4][5]

她和她的三个兄弟姊妹受到极大的鼓励去追求学业,尽管那时的女孩往往被剥夺了这个机会。(1898年,切尔诺维茨最终开设了一所女子高中,而女子文法学校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几年才建立的。)[3]

一开始,她的父亲安排鲁宾斯坦上私人课程,但到了高中毕业时,她无法参加家教的必要考试,于是她在一所男子高中的学术委员会面前参加了考试[3]

1870年春,鲁宾斯坦继续在布拉格大学攻读心理学和德国文学,三年后又到莱比锡大学深造[3]。在被瑞士巴塞尔的博士课程拒诸门外之后,她进入了伯恩大学,并于1874年获得心理学和德国文学的博士学位。她也因此成为伯恩大学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3]。她的论文是《关于感官和敏感的感官》(Uber die sensoriellen und sensitiven Sinne[6]

完成博士学位后,鲁宾斯坦在德国停留一年,造访莱比锡海德堡慕尼黑[7]

她于1878年的著作《心理美学论文》(Psychologisch-Asthetische Essays)被称为“对人类情感研究的重大贡献”[6]。该书于2012年再版(Nabu Press,ISBN 978-1277814729)。

鲁宾斯坦于1914年3月29日在德国维尔茨堡逝世,享年66岁[3]

Remove ads

著作

  • Psychologisch-ästhetische Essays (Heidelberg, 1878)
  • Aus der Innerwelt. Psychologische Studien (Leipzig, 1888)
  • Ein individualistischer Pessimist. Beitrag zur Würdigung Philipp Mainländers. (Leipzig, 1894)
  • Eine Trias von Willensmetaphysikern. Populär-philosophische Essays. (Leipzig, 1896)
  • Schiller-Probleme. (Leipzig, 1908)
  • Lexikalischer Schiller-Kommentar (Berlin, 191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