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蝙蝠蛾萨氏霉

毛刷囊菌科拟青霉属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蝙蝠蛾萨氏霉(学名:Samsoniella hepiali)是一种虫生真菌。它于1982年[1]发现于一块原本被当作是冬虫夏草、由虫草钩蝠蛾形成的虫菌结合物上,1989年首次发表。它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与冬虫夏草相似,但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2]。后续研究也证实它在基因上与冬虫夏草不同。已知该菌能产生虫草素[3]

事实速览 蝙蝠蛾萨氏霉, 科学分类 ...

由于其与真正的冬虫夏草在药理有诸多相似处,现在也将它作为一种药用(广义上的)虫草菌使用[4]。2020年,王元兵等人提议将本品翻译为蝙蝠蛾虫草,但采用者很少[4]

Remove ads

分布范围

蝙蝠蛾萨氏霉最初是在中国青海省采集自蝙蝠蛾英语ghost moth。与其诊断DNA序列匹配的分离株也见于:中国安徽省(感染叶蝉、蝉)、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感染粉虱、存在于土壤中)、中国贵州省(感染蚂蚁)[5]

模式菌株

最初分离的菌株称为“82-2”,保存为干培养物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ICMM)的标本馆。然而,该标本馆的保密规定极其严格,即使是中国研究人员也无法申请使用。王文静等人在2015年发表于《分类群》(Taxon)期刊的文章认为,这使得该正模标本“在事实上丢失”,并提议将更易获取的菌株“Cs-4”作为新模式标本英语neotype。“Cs-4”是从青海省另一次采集得来,发表“蝙蝠蛾拟青霉”物种的陈庆涛等人此前已确认其属于该物种[2]。然而,在2018年,这一变更似乎被ICMM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载于《分类群》的另一篇文章中推翻,文章反驳说“82-2”过度保密是子虚乌有的编造[6]

截至2025年4月,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列出了一个当前的新模式标本英语neotype——CGMCC 3.17103[7]真菌索引将CGMCC 3.17103与王等人2015年的提议相关联。这表明它是“Cs-4”的正式标识符,也暗示新模式并未被推翻[8]

Remove ads

分类学历史

陈庆涛等人最初将该物种归入拟青霉属。在1989年的定义中,蝙蝠蛾拟青霉P. hepialiP. xylariformis在“分生孢子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相关的宿主昆虫”方面有所区别,与P. farinosus在“瓶状体的形状和排列、分生孢子的形状、其宿主(蝠蛾属)以及海拔3000—4500米的栖息地”方面有所不同[2]。1989年的定义没有指定活的正模标本,因此不属有效发表英语valid publication。这一问题在2008年通过使用ICMM的“82-2”标本重新发表得到纠正[2][1]

2020年的一项基因研究,使用CGMCC 3.17103(Cs-4)和另外七个样本,发现原本被称为P. hepiali的物种应该归入萨氏霉属。因此,目前正确的名称是蝙蝠蛾萨氏霉Samsoniella hepiali。同一篇文章还鉴定了许多新的冬虫夏草类真菌物种[4]

社会与文化

民族药理学

蝙蝠蛾萨氏霉Cs-4株经过发酵产生的菌丝粉用于一种叫做金水宝中成药,是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处方药[4]。《药典》称,此物补益肺肾,秘精益气[9]。蝙蝠蛾萨氏霉也用于中国的260多种保健品。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市场价值达100亿人民币[4]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