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螃蟹心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螃蟹心理
Remove ads

螃蟹心理(英语:Crab Mentality)或称螃蟹效应(英语:Crab Effect),通常也被称作桶子里的螃蟹,形容西方俚语“如果我没有,你也不可以有”的心理,此比喻参照在一个充满螃蟹的桶子,虽然它们能轻易从桶子里逃出,然而在下面的螃蟹往往会互相抓住来防止其他螃蟹逃出,确保它们遭到同一样的下场[1][2]。这比喻是比喻人类的行为当中,例如小组成员会尝试拉倒做到超越他自己的其他成员(否定或削弱其重要性),但只是出于嫉妒,阴险或竞争的心理。但这不能展现出大部分螃蟹的心理,因为它们只是想逃出桶子而没有任何对成败的知识和理解。

Thumb
桶里的活螃蟹

香港喜剧演员黄子华曾经在2003年的一场栋笃笑提出另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心态:假设两个人去买鱼丸,但店主多把两颗鱼丸给了其中一位顾客,另一位顾客就会要求“我唔要你畀返两粒我,我要你攞走佢嗰两粒!大家少两粒,噉就公平喇!”(我不要你多给两颗我,我要你把他的那两颗拿走!大家都少两颗,那就公平了!)自此香港人就把这种心理称为“鱼蛋论”。[3]

Remove ads

影响

螃蟹心理亦被与眼光短浅,非建设性的想法广泛关联而不是统一,长期,建设性的心态[4]。2015年新西兰对此的研究指出,大部分考生有超过18%的平均分的进步由于他们避免让别人看见其上次考试的排名。[5] 但根据前后关系,此战术亦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并认为是出于妒忌心[6]。然而即使人们知道其行为对此不利,但他们亦会因此而经常因资源的缺乏引起恒久的战争[7]

另见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