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裂头绦虫属
裂头绦虫科的一属绦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裂头绦虫属(学名:Diphyllobothrium)是属于裂头绦虫科下的一个属,裂头绦虫可寄生于生物体或人体,造成裂头绦虫症。
Remove ads
型态
成虫由三个具有相当差异的部分组成:可分为头节(头部)、颈部和下半身。
生命周期

成年裂头绦虫可能感染人类、犬科动物、猫科动物、熊、海狮、海豹和鼬科动物,但部分非人类物种的记录的准确性依然存在争议。
- 未成熟的卵:通常在哺乳类动物宿主(最终的宿主)中繁殖产下未成熟的卵。
- 卵胚:借由宿主粪便流入水中[1]
- 裂头蚴:从卵当中孵出裂头蚴,并且被剑水蚤等桡足类浮游生物(第一中间宿主)摄取进入。
- 原尾蚴:裂头蚴在剑水蚤中发育成原尾蚴。
- 长尾幼虫:被原尾蚴感染的剑水蚤会被小型鱼类(通常是以鲦鱼或其他小型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宿主)摄取,并成长为长尾幼虫。
- 被长尾幼虫感染的小型鱼类被大型鱼类捕食并转移宿主。
- 人类食用这些被感染的大型鱼类(生食或未煮熟)[2]。
- 进入到人类小肠寄生并繁殖。
- 产下未成熟的卵。
由于人类通常不吃未煮熟的小鱼和类似的小型淡水鱼,因此这并不是主要的传染源。然而,这些小的第二中间宿主会被较大的掠食者捕食,例如鳟鱼、鲈鱼、瓦利耶和梭鱼。在这种情况下,裂头蚴会转移到这些鱼的肌肉组织中,哺乳动物会通过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中间感染宿主鱼而被感染。摄入受感染的鱼后,长尾幼虫会发育成未成熟的成虫,然后发育成成熟的成年绦虫,并居住在小肠中。成虫利用其节片的两个双边凹槽(bothria)附著在肠道粘膜上。在一些物种中,如广节裂头绦虫,成虫长度可达到10米(达30英尺)以上,有超过3000个节片。一条或数条带状的原虫段(因此被称为绦虫)定期会从主体分离,并至淡水中释放出未成熟的卵,重新开始循环。每条绦虫每天可排出多达100万个卵子,会随著随粪便排出。人类的孵化期,即虫卵出现在粪便中开始计算,通常于4-6周孵化,但也可能是2周至2年不等。
Remove ads
常见种类
该属中最著名的种包括有:
- D.Latum :中文学名为广节裂头绦虫,为常见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最常可达30英尺,为可以感染人类的最大绦虫,主要是因为食用生的或是未煮熟的鱼类而进入人体[3]。
- D. nihonkaiense :中文学名为是日本海裂头绦虫,是日本最常见感染人类的绦虫种类,直到1986年才确定与D.Latum为不同种[4]。
- D. klebanovskii :主要以太平洋中的鲑鱼作为中间宿主[5]。
- D. dendriticum :亦称为鲑鱼绦虫,有著最广的存在范围,整个北半球都能够发现。
- D. pacificum: 寄生在海狮的绦虫,有在秘鲁沿岸人类体内被发现的纪录[6]。
- D. ursi: 一种存在于科迪亚克棕熊体内的绦虫,由于棕熊大量食用鲑鱼而进入熊体内[7]。
- D. lanceolatum:存在于阿拉斯加海域的海豹体内[8]
- D. dalliae:被发现于阿拉斯加西部卡斯科奎姆河内的阿拉斯加黑鱼[9]。
- D. yonagoensis:日本米子市(Yonago City)一名41岁成年男子服用驱虫剂(bithionol)排出而被发现,也以发现地命名[10]。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