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补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补子,又称胸背,简称补,指明朝及清朝、朝鲜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国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又不同。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的补子用猛兽。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补子随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物藏品。

历史
补子起源于武周,武则天在服色的基础上于公服的胸前加以百花刺绣,以此加以细化区分官员品阶等级。
官服
清代装饰有补子的官服称为“补服”。清朝官服最常见的是一种比袍短而比褂长的“外套”,或称“外褂”、“补褂”。明朝的补子前后图案一致,而清朝的补子分前后两半。明朝的补子一般在40厘米见方左右,清代则一般在30厘米左右。
中国补子
- 赐服,有座蟒、蟒、飞鱼、斗牛、麒麟等。
- 节令应景补子,有葫芦(腊月廿三祭灶至过年)、灯景(上元)、五毒艾虎(端午,午月初一至十三)、鹊桥(乞巧节)、阳生(冬至)、菊花(重阳)、秋千(清明)、玉兔、等吉服补子。
- 寿服生日补子。
- 文武品秩补子,风宪官用獬豸补,用于官常服。[1]
明清时期的官服在前襟后背各缀有一块补子,称为“补服”,也称“补褂”。补服比袍短,类似于褂,又比褂略长,其袖端平,对襟,所以又名“外褂”。[4]
越南补子
洪德二年(1471年),黎圣宗下旨说“朝廷乃礼乐之地、衣服为章彩之文、名分截然...我国家抚安区夏、稽古礼文、上下章服、文禽武兽、古有制矣。贵贱等仪、不可逾僣、旧有禁矣。夫何有僚莫辨、视国家制度为虚文、庶民犯法、以纻丝织金为常服?尔官员百姓等其听朕言、文武职官章服胸肯一循定制、百日之内、不依制者、降级治罪”。
同年十月,黎圣宗又颁布花样补子画图。当时后黎朝“凡禽兽色物、公侯伯驸马并画一、文武正品画一、从品画二、风宪堂上官画一、公司画二。云河山水花木等件、繁杀多少、随意制作、不拘泥青黄亦白金碧缘等彩色、官样从宜绣造、亦不必一槩、金缘如云河如山水禽兽、用金线亦许”,自此后黎朝仿效明朝有了补子之制。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