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裴文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裴文举(?—578年),一名举[1],字道裕,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的中眷裴第二房,西魏、北周官员。
生平
裴文举的祖父裴秀业是北魏中散大夫、天水郡太守,死后被赠予平州刺史,父亲裴邃是西魏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正平郡太守、澄城县子,死后被赠予定州刺史[2][3]。
裴文举从小忠实谨慎,学习经书史籍,大统十年(544年)以奉朝请为起家官,升任丞相府墨曹参军。当时宇文泰各个儿子都年幼,广泛挑选宾友。裴文举被选中与宇文泰的儿子们相处,受到钦佩敬重,未曾嬉戏。裴文举升任威烈将军、著作郎、中外府参军事。魏恭帝二年(555年),裴文举被赐姓贺兰氏。周孝闵帝宇文觉登基,裴文举承袭了澄城县子的爵位[4][5]。
齐公宇文宪刚建立幕府时,任命裴文举为司录。周明帝宇文毓初年,裴文举屡次升任帅都督、宁远将军、大都督。等到宇文宪镇守剑南,又以裴文举为益州总管府中郎。武成二年(560年),裴文举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蜀地富饶,经商贩卖获利百倍。有人劝说裴文举以此获利,裴文举回答说:“贵重的利益,没有超过立身的。身安则道隆,不是经商可以比的。之所以不经商,并不是讨厌钱财。”宇文宪怜惜裴文举的贫困,多次给予资助。裴文举经常谦虚,推辞的多接受的少[6][7]。
保定三年(563年),裴文举升任绛州刺史。裴文举的父亲裴邃前往正平郡上任时,坚持廉洁自律,每次春日出行巡查民俗,也就是一辆车而已。裴文举此时到绛州任职,还是遵循父亲的法度。百姓赞美裴文举,受到教化。总管韦孝宽对裴文举特别敬重,每次与裴文举交谈总是不自觉的向前移动。天和初年,裴文举进号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很快担任韦孝宽柱国府司马。天和六年(571年),裴文举入朝担任司宪中大夫,进爵为公,食邑总计一千户,很快转任军司马。建德元年(572年)三月,周武帝宇文邕开始亲政,他打算整顿政治,统一刑令,即便牵涉到宗室,也不加以宽容。宇文宪原来被宇文护所重用,从天和年间以后威势渐大。齐公宇文宪虽然名义上升为冢宰,实际上被夺实权。裴文举是宇文宪的侍读,周武帝经常驾临内殿,接见裴文举。周武帝对他说:“晋公宇文护反叛的迹象,朝野均知,我之所以含泪将他处死,是为了安定国家,有利百姓。从前北魏末年动乱,太祖皇帝辅佐元氏;北周上承天命,晋公才执掌大权。积久而成的习惯,变成了常规,就认为政令应当这样。难道有三十岁的天子还要被人制约吗?况且近代以来,还有一种弊病,曾经暂为部属的人,就礼敬上级犹如君王。这是扰乱社会的权宜之法,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诗经》说:‘日夜不敢懈怠,用来服侍一人。’一人,只能是天子。你虽然陪侍齐公,但不能形同君臣。再说太祖有十个儿子,难道都能当天子?你应当用做人的正道来规劝齐公,使我们君臣和睦,骨肉融洽,不要让我们兄弟之间互相猜疑。”裴文举拜谢而出,把这番话全部告诉了宇文宪,宇文宪指着自己的心口抚摸着小桌子说:“我平素的心意,您难道不知道吗!只是应该尽忠竭节罢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8][9][10]建德二年(573年),裴文举又增加食邑七百户[11][12]。
裴文举少年丧父,哥哥又在崤山以东,只有弟弟裴玑幼年一起生活学习,感情很深。裴玑很早去世,裴文举抚养他的子女,比对待自己的子女还要好,当时的人称赞他。当初,裴文举的叔叔裴季和担任曲沃县县令,在闻喜川去世,而叔母韦氏在正平县去世。当时东西政权对立,韦氏坟墓在北齐境内。等到裴文举在本州任职,多次悬赏募求。北齐人为裴文举孝义行为所感动,暗中合伙将韦氏的棺木送回北周,最终与裴季和合葬[13][14]。
建德六年(577年),裴文举出任南青州刺史,宣政元年(578年),在任内去世。儿子裴胄继承爵位,官至大都督,早年去世[15][16]。
Remove ads
家庭
- 裴玑,北周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帅都督、闻喜县县令
- 郑氏,封郡君[1]
- 裴胄,北周大都督、澄城县公
- 裴休义,第三子,郑氏所生,早亡[1]
延伸阅读
[编]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