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裴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裴稹(?—740年),字道安绛州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定著六房之一的中眷裴。官至从六品上祠部员外郎。

事实速览 裴稹, 字 ...

家族

裴稹的高祖裴定高,为北周冯翊郡太守,袭封琅琊公。曾祖为末名将裴仁基,为左光禄大夫兼河南道讨捕大使,唐朝追赠原州都督,谥号忠。祖父为唐高宗时名臣裴行俭,官至礼部尚书兼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闻喜公,赠太尉,谥号献。父亲为开元十八年侍中兼吏部尚书裴光庭,赠太师,谥号忠献[1]

生平

裴稹天性聪颖、才气纵横,以辞令、风仪见长[2],并善于选拔、推荐人才[3]

开元初年举孝廉高第,以门荫入仕。裴稹二十岁便敕授左千牛备身,成为皇帝的扈卫侍从,并于三十岁时转为太子通事舍人[1]。一年后裴稹调补为太常主簿,管理宗庙祭祀的文书。因为裴稹优异的工作表现,太常卿韦韬曾想为他升迁,但性格不求苟禄的裴稹拒绝[4]。后裴稹转任京兆府司录参军,担任军政长官的幕僚[5]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稹的父亲裴光庭过世。裴光庭曾在朝廷推行循资格制度(循资格:一个以资历选拔人才的制度),树敌无数。其中,他最主要的政敌便是萧嵩[6]。因此,受到时任唐朝宰相的萧嵩指示,太常博士孙琬以其推广循资格,非奖励劝勉之谊[7],裴光庭的谥号为“克”[8]。这个结果令裴稹大感不满,因此为裴光庭的谥号昼夜流泪,并多次上书至朝廷[9]。后唐玄宗受裴稹的孝心感动,下诏将裴光庭的谥号改为“忠献”[10]

裴稹曾官拜起居郎,随侍玄宗左右,纪录国家政事与个人善恶行为。在职期间,裴稹补齐了武德年间至当时四百馀卷史书的缺漏[11]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寿王李琩因受到母亲武惠妃宠爱,想将其立为太子。这件事涉及夺取嫡长子一事,因此朝野畏惧议论此事,保持缄默。只有裴稹一人以申生、戾园(戾太子刘据)之祸力谏玄宗。玄宗接受了裴稹的建议,为了感谢裴稹,玄宗下诏授与裴稹给事中一职,但裴稹却说:“陛下断绝征询臣子之路已久,今天我若因此事而受到陛下特别的宠爱,之后的人便会群起跟进,那么陛下打算要用什么赏赐他们呢?”[12],玄宗才作罢[13]

裴稹晋升祠部员外郎,掌管宗庙祭祀的事务。后来因为工作积劳成疾病倒,卧病在床将近十天。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二月十九日,裴稹因病逝世于长安光德里私第。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二月二十日,下葬于长安万春乡神和原[1]

宝应元年(762年),裴稹被追赠陕州刺史[14][15]

Remove ads

后代

裴稹共有四子。

  • 长子裴倩,字容卿。尚书驾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江西道租庸盐铁等使,谥号节
  • 次子裴儆,字九思。尚书司勋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参中军元帅雍王军事,谥号成
  • 三子裴倚,殿中侍御史试守万年县令
  • 四子裴侑,太原府榆次县尉[16]

注释

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