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晋湘州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分荆州6郡、江州1郡,广州3郡合置湘州。[参 1]州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其范围相当于今湖南省洞庭湖、雪峰山以南,广东省北部清远、韶关部分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桂林部分。
郡级行政区
湘州领原荆州的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建昌6郡,江州桂阳郡,广州临贺、始安、始兴3郡,共计10郡。至西晋末不变。
- 长沙郡
- 孙吴旧郡,太康十年(289年)晋武帝司马炎封其子司马乂为长沙王,郡改为长沙国,元康元年(291年)徙封常山王,国除为郡;永宁元年(301年)复徙长沙王,郡改为国,永嘉五年(311年)长沙王司马硕被刘聪杀害,国除为郡。[参 2]郡治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领临湘、攸、下隽、醴陵、罗、吴昌、刘阳、建宁8县。晋平吴后增置蒲圻(280年置)、巴陵(280年置)2县。元康九年(299年)下隽、巴陵、蒲圻3县移属建昌郡。西晋末领临湘、攸、醴陵、罗、吴昌、刘阳、建宁7县。
- 衡阳郡
- 孙吴旧郡,郡治湘南县(今湖南省湘潭县东,涟水北岸古城),领湘南、连道、益阳、临烝、湘乡、重安、烝阳、湘西、衡阳、新阳10县,晋平吴后临烝县移属湘东郡,[参 3]。新阳县改名新康县(280年改名)[参 4],衡阳县改名衡山县(晋惠帝元康年间改名)[参 5]。西晋末领湘南、湘乡、益阳、新康、衡山、重安、烝阳、湘西、连道9县。
- 湘东郡
- 孙吴旧郡,郡治酃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东),领酃、荼陵、阴山、新平、梨阳、新宁6县。晋平吴后临烝县来隶,[参 3]梨阳县改名利阳县(280年改名)。[参 6]西晋末领酃、新平、利阳、阴山、荼陵、新宁、临烝7县。
- 邵陵郡
- 孙吴时名昭陵郡,晋平吴后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名邵陵郡。郡治昭陵县(今湖南省邵阳市),领邵陵(原名昭陵)[参 8]、邵阳(原名昭阳)[参 9]、南高平(原名高平)[参 10]、都梁、夫夷、新城6县。增置建兴(280年分邵陵置)[参 11]、武刚(280年分都梁置)[参 12],废新城县(永嘉年间废)[参 13]。西晋末领邵陵、邵阳、南高平、都梁、夫夷、建兴、武刚7县。
Remove ads
县级行政区
Remove ads
注释
- 胡阿祥《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四编〈西晋诸州郡县沿革〉依据《宋书州郡志》“蒲圻男相,晋武帝太康元年立。本属长沙”一文,列为长沙郡属县。然而蒲圻县在下隽、巴陵2县之北,依胡阿祥说则成长沙郡飞地。《宋书州郡志》载“建昌郡,晋惠帝元康九年,分长沙东北下隽诸县立”,蒲圻县必在“长沙东北下隽诸县”之中。
出处
- 《晋书》卷5〈怀帝纪〉:“〔永嘉元年八月〕分荆州、江州八郡为湘州。”;卷15〈地理志下〉:“怀帝又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九郡置湘州;怀帝永嘉元年,又以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凡二十县为湘州。”
- 《晋书》卷59〈长沙厉王乂传〉:“长沙厉王乂,字士度,武帝第六子也。太康十年受封……玮既诛,乂以同母,贬为常山王,之国……顷之,迁骠骑将军、开府,复本国……永嘉中,怀帝以乂子硕嗣,拜散骑常侍,后没于刘聪。”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湘东太守〉:“临烝伯相,吴属衡阳,《晋太康地志》属湘东。”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衡阳内史〉:“新康男相,吴曰新阳。”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衡阳内史〉:“衡山男相,吴立曰衡阳,晋惠帝更名。”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湘东太守〉:“利阳、新平(张勃《吴录》有此二县,利作梨,晋作利音)。”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零陵内史〉:“应阳男相,晋惠帝分观阳立。”
- 《记纂渊海》卷13〈荆湖南路·宝庆府〉:“晋改昭陵为邵陵。”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邵陵太守〉:“邵阳男相,吴立曰昭阳,晋武改。”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邵陵太守〉:“高平男相,吴立。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南高平。”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湘东太守〉:“建兴男相,晋武帝分邵陵立。”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湘东太守〉:“武刚令,晋武分都梁立。”
- 《舆地纪胜》卷59〈宝庆府〉:“《寰宇记》云:吴置,晋永嘉中并入邵阳县。”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桂阳太守〉:“晋宁令,汉顺帝永和元年立,曰汉宁,吴改曰阳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晋宁。”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湘州刺史〉:“建昌郡,晋惠帝元康九年,分长沙东北下隽诸县立。”
- 《晋书地理志》误列此县。
- 《晋书地理志》未列此县份。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临庆内史〉:“兴安侯相,吴立曰建兴,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元和郡县图志》卷7〈岭南道·贺州桂岭县〉:“本汉临贺县之地,吴分置建兴县,属临贺郡。晋改为兴安县。”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始建内史〉:“熙平令,吴立为尚安,晋武改。”
- 《太平寰宇记》卷162〈岭南道〉:“本汉潭中县地。晋太康元年分吴所置武丰县,置长安县(当作常安县)于此。”;《宋书》卷38〈州郡志四·桂林太守〉:“常安,《太康地志》有而王隐无。”
- 《宋书》卷38〈州郡志三·广兴公相〉:“阳山侯相,汉旧县,后汉曰阴山,属桂阳。吴始兴郡无此县,当是晋后立。”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巴陵太守〉:“巴陵男相,晋武帝太康元年立,属长沙。”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江夏太守〉:“蒲圻男相,晋武帝太康元年立。”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欧阳忞,《舆地广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
Remove ads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