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亲卫队第8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亲卫队第8“弗洛里安·盖尔”骑兵师(德语:8. SS-Kavallerie-Division "Florian Geyer")是纳粹德国武装亲卫队的一个骑兵师,于1942年时由亲卫队骑兵旅为核心扩编,加入来自各地的志愿者组成[1],1944年年底时仍有13,000人[2]。其主要任务为“镇压匪徒”,但也在东线的占领区杀害了数以万计的平民。
Remove ads
编成
本师约有40%的成员是来自巴纳特或特兰西瓦尼亚的德意志人,曾参与1943年的镇压华沙犹太区起义。本师于1944年3月以弗洛里安·盖尔命名,他是15世纪的一位法兰肯贵族,在德意志农民战争中以率领“黑色连队”而知名;本师的老兵在一个月后又被抽调组建了武装亲卫队第22“玛丽亚·特蕾西亚”志愿骑兵师。
作战历程
本师编成后随即被调往东线,曾于勒热夫、奥廖尔地区作战,隶属于中央集团军后方指挥部。1943年3月,第9军团准备执行水牛行动,撤出勒热夫的突出部,便由亲卫队第8师负责先行的镇压匪徒行动,另外四个国防军的师、警察及亲卫队其他单位也参与了这次行动,至少有3,000名俄国人被杀,但缴获的武器却不成比例的少,其中大多数可能只是被诬指为游击队的平民。作为撤退计画的一部份,第9军团的指挥官莫德尔一级上将执行了焦土战术,所有的男性居民都遭驱逐,水井被投毒,超过20个村庄被夷为平地,但也有效阻滞了红军的追击。[3]
在勒热夫战役落幕后,本师被调至白俄罗斯的博布鲁伊斯克继续清剿行动,直到9月份时再调往南方,支援德军退却到第聂伯河右岸。[4]10月,本师转往匈牙利,在当地获得了驱逐战车营与突击炮营的增援,侦察营也改编为装甲侦察营。重组完成后,本师移防至克罗埃西亚,但有不少新兵是来自匈牙利东部的多瑙河士瓦本人(Shwoveh);他们在1944年时又调回匈牙利,参加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战斗。[4]
1944年底,本师连同亲卫队第9山地军一同困守布达佩斯,最后在围城战中遭到摧毁,最后一任指挥官鲁莫尔在突围时重伤,最后举枪自尽;30,000名亲卫队第9山地军的官兵中,只有800馀人成功撤回至德国本土。.[4]
Remove ads
指挥官
- 亲卫队旅团领袖 古斯塔夫·隆巴德 (1924年3月 - 1942年4月)
- 亲卫队集团领袖 赫尔曼·费格莱因 (1942年4月 - 1942年8月)
- 亲卫队上级集团领袖 威廉·毕特利希 (1942年8月 - 1943年2月15日)
- 亲卫队旅团领袖 弗里茨·弗赖塔格 (1943年2月15日 - 1943年4月20日)
- 亲卫队旅团领袖 古斯塔夫·隆巴德 (1943年4月20日 - 1943年5月14日)
- 亲卫队集团领袖 赫尔曼·费格莱因 (1943年5月14日 - 1943年9月13日)
- 亲卫队集团领袖 布鲁诺·施特雷肯巴赫 (1943年9月13日 - 1943年10月22日)
- 亲卫队集团领袖 赫尔曼·费格莱因 (1943年10月22日 - 1944年1月1日)
- 亲卫队集团领袖 布鲁诺·施特雷肯巴赫 (1944年1月1日 - 1944年4月14日)
- 亲卫队旅团领袖 古斯塔夫·隆巴德 (1944年4月14日 - 1944年7月1日)
- 亲卫队旅团领袖 约阿希姆·鲁莫尔 (1944年7月1日 - 1945年2月11日)
注脚
资料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