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许惠美
臺灣編舞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许惠美(1939年—1993年4月30日),台湾台北市大同区大稻埕人,编舞家,以编舞《七夕雨》等著名。

生平
许惠美为1939年生于大稻埕[1],为家中长女[2],在家中九个孩子中排行第二[1]。八岁她跟李淑芬学舞[3],是李淑芬自认最得意的学生之一[4]。许惠美家族经营台北市金山戏院[1],该戏院在战后初期以表演京剧而在票友受好评[5]。许惠美也在自家戏院欣赏顾正秋、戴绮霞而受影响[1]。
许惠美十九岁时以演出王昭君获舞蹈比赛最佳示范表演奖,隔年以演出梁红玉获得冠军[1]。1959年2月10日,李淑芬受邀至韩国作舞蹈表演[4]。许惠美就表演民俗舞蹈《老背少》,被选为最优五位团员之一[1]。
李淑芬于1961年解散舞团并移居新加坡后,许惠美依然与同门的原文秀、崔蓉蓉等人保持联络[1]。据彭明敏晚年回忆,1964年他发表《台湾自救运动宣言》而逃亡时,就把该文件寄放在不知情的许惠美身边[6]。
许惠美自己住在和平东路[7],于1966年自立门户成立许惠美舞蹈社[1],便将舞蹈班则开在自家[7]地下室[8]。曾照薰回忆当时她双亲离婚时,白天她自己就在此学舞,晚上便在舞蹈室地板入睡[9]。
许惠美认为编舞时应掌握两大原则:一是艺术为创作而不是模仿,需加入个人的创意在内,二是她认为任何艺术都具有民族性,舞蹈也不例外,要把握各民族舞蹈的特色[3]。她投身幼童舞蹈,在各校担任比赛舞蹈的编舞设计,透过舞蹈社成果发表的编舞吸引关注,日后受邀到电视节目《万紫千红》、《天上人间》担任编舞、及各类影片的舞蹈设计与编排,如《浣纱溪》、《爬山》、《猫与老鼠》、《小蚂蚁》、《沙鸥》[1]。
1974年起,许惠美担任中华民国青年友好访问团甄选与编舞,产出舞蹈作品《鼓舞》、《金环舞》等[1]。此外,许惠美将看张正芬、顾正秋演的京剧《天女散花》,以水袖、彩带、花篮来舞出漫天祥瑞,改编成编舞《天女散花》[10]。1978年5月4日报导,许惠美获文艺奖章舞蹈编导奖[3]。1979年,许惠美带中华民国青年友好访问团在美国表演时,《天女散花》获得好评[1]。
许惠美有个心愿是将和幼年与母亲在阳台乘凉时听到的牛郎织女故事,改编成一出大型舞剧《七夕雨》[11]。1984年11月10日,许惠美以古典芭蕾呈现的三幕剧《七夕雨》在台北市社教馆演出,由崔蓉蓉与陈淑玲双演织女、卢志明演牛郎[12]。该舞剧曾获何怀硕[13]、申学庸[14]等人好评。像台北市立国乐团团长陈郑港在2023年表示,《七夕雨》开启台湾民族舞剧及大型制作的先河[15]。在发表《七夕雨》后,许惠美半退休至三芝的祖厝生活[1]。
许惠美在1987年为台湾区运动会编排手持银扇、穿传统服饰演出的大会舞《气贯长虹》时就感到身体不适,1991年在台大医院被确诊胃癌末期,最终于1993年4月30日病逝于台北[1]。许惠美去世前隐瞒病情,去世数月后才有辞世消息[2]。次年周年忌日前夕,由霍荣龄、王信、陈怡真、陈小凌、蔡文怡编辑纪念书《天空的一片云──怀念许惠美》出版[16]。
逝世二周年,许惠美之妹许梨美邀请许惠美的合作伙伴,如聂光炎、霍荣龄、崔蓉蓉等人重现《七夕雨》[11]。1995年5月31日,在国家戏剧院上演[17]。日后,曾照薰曾两度演出《七夕雨》[15]。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