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禄丰龙属
大椎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禄丰龙属(学名:Lufengosaurus)是蜥脚形亚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侏㑩纪早期的中国西南部[1]。
在1958年,为了庆祝禄丰龙的发现,中国发行了禄丰龙纪念邮票,是第一个登上邮票的恐龙。中国并组架禄丰龙的骨架模型,这是中国的第一个组装的完整恐龙骨架模型[1]。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禄丰龙是中国第一种由中国人发现并完整挖掘、装架的恐龙,也常常被认为是中国国内发现的第一种恐龙。严格来说,中国国内发现的第一种恐龙是满洲龙,但由于它是被俄国人越界盗挖走的,并且化石被盗运到俄罗斯保存[2],因此知名度不高。
在1930年代晚期,中国地质学家卞美年在云南省北部禄丰县金山镇大洼村挖掘化石。之后,杨锺健加入挖掘禄丰县化石的活动。在1941年,杨锺健命名了许氏禄丰龙(L. huenei)。属名是以化石发现地的禄丰县为名,种名则是以德国古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冯·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为名[3]。正模标本(IVPP V15)是一个部分骨骼,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的下禄丰组。下禄丰组的地质年代最初被认为次三叠纪,目前更精确年代约是侏罗纪早期。
第二个种是巨型禄丰龙(L. magnus),是在1947年被杨锺健命名[4]。种名在拉丁文意为“大型者”。巨型禄丰龙的体型大于许氏禄丰龙约1/3。在欧美古生物学界,多认为巨型禄丰龙是许氏禄丰龙的大型个体,因此是许氏禄丰龙的次异名。
目前已发现至少30个禄丰龙的标本,包含幼年个体[5]。
Remove ads
在1940年,杨锺健命名了中国兀龙(Gyposaurus sinensis),属于原蜥脚类恐龙。在1976年,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提出中国兀龙与禄丰龙有许多相同特征,可能是相同动物。中国兀龙的化石发现于中国的巴柔阶地层,是少数存活到侏罗纪中期的原蜥脚类恐龙。但目前学界普遍不接收中国兀龙与禄丰龙是相同动物的理论[6]。
在1981年,M. 库柏提出禄丰龙与云南龙皆是大椎龙的种[7]。然而在2005年,保罗·巴雷特(Paul Barrett)等人的许氏禄丰龙头部研究,显示禄丰龙与云南龙或大椎龙关系并不如想像中的亲近[8]。
在1985年,赵喜进的侏㑩纪中国恐龙文献里,提到第三个种,昌都禄丰龙(L. changduensis),化石是一个发现于西藏的化石[9]。但这个种没有经过正式研究,目前状态是个裸名(Nomen nudum)。


Remove ads
叙述
禄丰龙常被认为是种小型原蜥脚类恐龙,身长估计约6公尺[1]。如果把巨型禄丰龙算在内,禄丰龙的体型将更大。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禄丰龙的身长约9公尺,体重约2.9公吨[10]。与其他原蜥脚类相比,禄丰龙的颈部相当长,前肢相对地较短,禄丰龙被推测可能是二足动物。杨锺健曾在1941年公布禄丰龙的完整研究[11],但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多数遗失,造成研究上的困难。根据仅存的部分研究,可知正模标本的头颅骨长25公分[12]。
古生物学
如同所有的原蜥脚类恐龙,禄丰龙的后肢比前肢长许多,可能有时是以二足方式行走,尤其是在搜索食物的时候。禄丰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并拥有锐利的指爪与牙齿,而拇指的指爪特别大[1]。有些研究人员根据这些特征,宣称禄丰龙至少是部分杂食性恐龙[1];然而,禄丰龙与其他原蜥脚类恐龙的锐利牙齿,类似鬣蜥科的牙齿,而鬣蜥科是植食性动物[13]。另一个说法则是,禄丰龙的指爪可用来防御,或是进食时降下树枝用[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