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试制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试制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日语:試製七糎半対戦車自走砲 ナト),又称五式炮战车[注 1],是日本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阶段研发的倒数第二款驱逐战车。
研发历史
在太平洋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日本陆军的指挥官意识到日军的库存中已经没有能抵御越来越先进的盟军坦克和装甲车的装备,因此需要一款比三式炮战车更加强力的车辆。设计进行得十分匆忙,采用新的设计,最终在1945年完成。在研发完成之后,日军立即订购了200辆并要求在1945年内完成。但因为盟军的战略轰炸加之材料短缺,所以不可能开展生产;在战争结束时,五式炮战车连测试都还没有完成。[1]
设计/性能
五式炮战车使用了四式中型履带式载具的底盘。其上层战斗室的后部和上方都是敞开的,不过驾驶室带有装甲,而且是全封闭的。其主炮是一门经由四式75毫米高射炮改装而成的五式75毫米战车炮,与四式中战车相同。[2][3][4]
根据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战史教官室的资料,其安装的五式75毫米战车炮使用穿甲弹时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外击穿100mm厚的钢板(不过钢板种类以及穿甲弹种类都不清楚)。[5]另外一份资料这称,其安装的五式75毫米战车炮在第一种情况下可以在300m距离外击穿118mm厚的钢板,在400m距离外击穿118mm厚的钢板,在500m距离外击穿112mm厚的钢板,而第二种情况的研究尚不完整。[注 2]
作战记录
尽管五式炮战车最初被计划用于本土决战,但是在日本投降时,只完成了两辆实验车,而且都没有投入作战。

流行文化
脚注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