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诗山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诗山镇map
Remove ads

诗山镇(闽南语:si-san-tin),旧称“山头”(闽南语:suann-thau)。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直下辖的一个,面积96.2平方公里。地理上北接永春县,西邻安溪县,人口近9万人(2019年),以雨伞工业为主,有“中国雨伞城”之称。知名旅游热点为凤山寺

Thumb
由凤山寺所在山峰俯瞰诗山镇
事实速览 诗山镇 旧称:山头镇, 国家 ...
Remove ads

名称由来

“诗山”一名源于南安北部的高盖山,唐代诗人欧阳詹年青时在高盖山读书,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中进士,被称为“闽南第一进士”,与著名文学家韩愈同榜。嗣后,高盖山麓名士纷至,诗迹遍山。宋代朱熹同安主簿时,登高盖山瞻仰欧阳詹读书处,赞叹曰:“真诗山也”。“诗山”之名即由此而始。[2]后人更在天柱山之麓至溪流出口处纵横数十里的广大地区冠以“诗”字头取名,诸如诗村、诗宅、诗阪、诗园等等,千百年沿袭至今[3]

区域沿革

诗山自开埠以来,一直属南安县(市)治下,是南安的五大文化古镇。诗山的旧称“山头”,名称来源于山头古城原址的一处隆起的小山头,而“诗山”这一雅称最早起源于南宋时期。历史上的诗山镇曾管辖周边乡镇,包括码头镇、蓬华镇等。

西晋年间,开发山头城。

代,设山头社。

代,属南安八乡中的怀德乡清风里、太平里。

代,分属十一、十二及十三都(三朝南安总共分为四十六都)。其中在明洪武年间,曾计画将南安县由丰州治迁至于此。

民国6年(1917年),设山头乡。

民国35年(1946年),设山头镇。

民国38年(1949年)7月解放军攻占共军占领山头镇。

1956年,成立“诗山区”,辖诗山、码头蓬华眉山一带。

1958年,成立“诗山人民公社”(初名“五星公社”)。

1959年,划出金淘、码头。

1961年8月,复设“诗山区”,下辖9个人民公社

1965年,撤区划出码头并复设“诗山人民公社”。

1968年5月18日,成立“诗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5年2月24日,划出蓬华。

1980年11月4日,改称“诗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10月,改设诗山镇,镇府置山二村潭美街558号。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诗山镇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分别是:

诗山社区、山二村、山一村、鹏峰村、西上村、声东村、梧埔山村、红旗村、社一村、社二村、凤坡村、坊前村、前山村、联星村、吾峰村、钱塘村、民主村、联山村、红星村。

地理环境

地域位置

诗山镇地处南安市西北部,北接永春县,南接金淘镇眉山乡,西接安溪县,东接码头镇

地形地貌

地形为内陆小盆地,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

诗山镇是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四季温差小。每年平均温度为21˚C(69.8˚F),极端最高温度为39˚C(102.2˚F),极端最低温度为-2.5˚C(27.5˚F)。年均日照时常为1931.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833公釐,年无霜期约330天。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旱涝、低温、霜冻、雷击。

水文

境内的诗溪发源自永春县岵山镇,之后汇流晋江东溪。

景观

“诗山十八景”(传统上)

  1. 凤山胜览(坊前村凤山寺,俗称“郭山庙”)
  2. 白云春晓(南安高盖山“诗山”)
  3. 龙山夕照(诗山公园龙山宫)
  4. 潭美观鱼(山二村潭美桥)
  5. 塔尖生金(山二村诗山旧街婆罗门塔,又名“诗山塔”)
  6. 钟山织雨(鳌峰村钟山)
  7. 文章叠雪(坊前村、永春县文章山)
  8. 簸溪夜籁(鹏峰村簸溪)
  9. 鹏峰胜地(鹏峰村小峰)
  10. 五台浮莲(诗山镇、永春县小五台山)
  11. 长潭秋月(西上村长潭桥)
  12. 天柱观日(蓬华镇蓬岛天柱山麓)
  13. 将军坐帐(蓬华镇苏厝将军山)
  14. 石笋冲天(社二村山门巨石)
  15. 美宫待翼(码头镇大庭村美宫,又名“待驾宫”)
  16. 澳口夜渡(码头镇宫下渡)
  17. 铜喉锁口(码头镇大庭村惠书桥)
  18. 杏塘瀑布(联星村杏塘)

此外社坛(社一、社二村)一带尚有仙景古迹,有仙人井(水流冲泻而成)、仙酒瓶、仙脚印等三处古迹。

诗山公园

诗山公园是位于诗山镇中心诗山街的一所乡镇级公园。民国18年(1929年),由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独立团团长陈国辉下令动工兴建,并在第二年完工,是当时全省第一座乡镇级公园。公园内有景观湖水上庭院、图书馆(已改建成老年中心)、龙山宫、影剧院(已停止营业)、纪念碑等。园内景观雅致,是不少乡民闲暇时光、大型民俗活动的聚会场所,惟部分古迹(忠烈祠、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倚竹亭)已经消失。

饮食

诗山风味食物众多,如:粕丸、卤面、糖粿、托糕、扁食、咸饭、肉粽、葱头油等。

交通邮电

交通沿革方面,民国8年(1919年),诗山就建成全县第一条长10公里至码头的公路。同年动工兴建至永春县的公路(诗山至长潭桥长6.32公里),于民国13年(1924年)建成。民国19年(1930年)建造诗山至高来格的公路。民国24年,诗山至蓬华坑尾桥(全长14.38公里)以及诗山至安溪公路建成通车。惟抗战时期,因实行“焦土抗战”战略,镇内的公路被人为破坏殆尽。1958年大跃进时期,乡民拓宽新建原有1-2公尺的乡村小路。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后,全镇建成10条境内公路共42.3公里。1990年起,各村开始铺设水泥路,至2000年全镇实现水泥路完全铺设。

对外交通而言,诗山镇境内有福建省省道 305线、 212线及355国道经过。距离泉州晋江国际机场65公里,石井港口码头90公里,厦门高崎国际机场120公里。1980年代,诗山汽车站落成,提供多条县内、省内外班车路线,位于苏尾街786号。

邮政方面,早在1905年(清光绪31年),诗山便已开办近代第一所邮政机构——“山头城邮政代办所”。民国10年(1921年)4月1日,开办“报到发行”。1952年10月诗山邮局改为“邮电营业处”,开办电信服务。1953年成立“诗山邮电支局”。1956年晋升为三支局。1957年11月,开办长途电话电报,。1964年邮电发展至各村,当时有6对明线。至1969年电话总机门数50门,实装电话28门。1973年7月全县第一个实现村通电话,电话用户达76户。1989年 7月开通500门自动电话。1987年 7月开始办理邮政储蓄。1992年12月开通3,000门程式控制电话,后经二次扩容。至1994年装机容量达12,000门,并建成邮电模组母局,装机户数达到2459门。2000年诗山镇有实装机达 14,300门程式控制电话和五座移动电话基站。邮政服务现为诗山邮政支局提供。

各村概况

诗山镇古今地名对照及各村主要姓氏、地名由来

更多信息 今地名, 古地名 ...

语言

诗山镇内通行闽南语泉漳片的南安话(府城腔)。由于诗山镇地理上接近永春县,部份韵母受其影响,如eng韵中混入ing韵(登=丁,能=灵,增=征)

名人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